第九十六章 赵佶的水浒之路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九十六章 赵佶的水浒之路(第 4/4 页)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宋之亡,无论是必然,还是偶然,对承宋、辽等国而兴的大同都有可吸取的教训。
忏悔录专注于找问题追责任,终究失之于片面。
朕有意一窥昏德候执掌宋舟船首这二十余年间的努力和挫折,你可愿意?”
赵佶忍不住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向正乾皇帝。
“陛下,要臣写,写回忆录?”
做了亡国之君,还能为自己的《本纪》提供一些可以辩解的材料,而不是任由大同的史官随意摸黑,这可真是做梦也想不来的好事。
更重要的是正乾皇帝愿意给正名的机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对!”
徐泽日理万机,每天都闲暇时间本就不多,今日特意召赵佶来陪自己踢球,自然不会无聊到和后者这个“汴京第一脚”比球技。
而安排其人写回忆录,自然不是给赵佶正名。
昏君和昏君相比当然有三六九等之分,但居于上游的昏君就不是昏君么?
徐泽不养废物,既然已经圈养了赵佶,只是让其人做点手工苟活几十年,未免有些浪费,总得榨干其可利用价值才行。
而且,赵佶的回忆录写成后,最先只会作为大同皇储的课外读物,至少两百年内不会解封。
“朕当年的《徐霞客游记》,你可还记得?”
“臣记得!”
赵佶的记忆力极好,甚至还能记得《徐霞客游记》中的原句,当即便背诵起来。
“风停浪歇,碧空如洗,大海万里无波。海天相接处,一轮红日钻出海面,霞光万丈,海天一色——”
“嗯,不错!”
“朕要你就以这种平白、生动的语言描述过往之事,内容要尽量客观,可有难度?”
“没有!”
赵佶兴冲冲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却不知道正乾皇帝在其创作过程中,不断给予非常专业的写作指导,让他有了不断往深处写的创作冲动。
其人也由最初为自己正名的冲动,逐步变成了要写出一本传世之作的执念。
最终,这本命名为《水浒》的巨作耗费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也彻底耗尽了赵佶的心血。
书成的当年,其人便因长期幽闭费神而亡。
“还有一件事情。”
看着已经燃起干劲的赵佶,正乾皇帝神秘一笑,道:
“你生了一个很不错的儿子,赵氏社稷在两个月前重新续上了。”
……
ps:貌似中午的小河虾有问题,午休起来头晕目眩,吐了三次才缓过气来。
后怕,差一点本书就在上一章直接“完结”了……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