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58章(第 3/4 页)
“那汗阿玛,这事儿您打算怎么处理?”
“译文一事,需要整改,”康熙道:“莫要以我国之言润色,还是直译为好。”
沙澄鞠躬:“微臣遵旨。”
康熙还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若是一开始笔帖式无法控制用词,则请三族笔帖式,分别翻译成满、蒙、汉三种译文递交上来,可供互相对照语境。
至于与荷兰之间的通商贸易,康熙冷笑一声:“他们在文书之中有怨怼之语,朕看后颇为不悦,先冷着吧!”
胤礽:“怨怼之语?”
康熙指着其中字句:“这不是在怪朕让比利时商船靠岸,而没有给他们机会?”
“不过一个小小附庸,还想左右了主国不成,朕要谁靠岸,还需要与他们商议?”
胤礽虽然警惕荷兰,可他对荷兰的鸟枪有一点点兴趣。
警惕,慎重地与他们交往是一回事,拒绝交往又是不行的。
他感到可惜:“那,那不与他们通商了吗?”
康熙瞥了他一眼:“海禁一开,多的是万国来朝,想要与大清通商的国家多着呢!暂且冷一冷他们,也好给个教训。”
又是那一句万国来朝,胤礽听到康熙语气中的自豪,又会想到胤禛对荷兰的不以为然,心里感觉就不太妙。
人家没有将大清当做主国,他们就是想和咱做生意而已,这算是万国来朝吗?
还有那种朝贺贸易的模式,胤礽想想都肉疼。
胤礽可以骂胤禛“糊涂蛋”,他总不能指着自己汗阿玛骂“糊涂蛋”吧?他要是说出口,今儿这屁股蛋就得开花!
康熙以为,自己将这事儿完美解决了。
他眉头轻轻放松,对沙澄道:“太子在礼部历练几个月成熟了许多,诸多隐患,你与朕都未曾注意,倒是让他给发现了。”
沙澄道:“殿下才思敏捷,博学多才,一切都是皇上教的好。”
他也感到很意外,没想到太子殿下连荷兰文字都懂得。
尽管工作量因为胤礽的关系变多了,沙澄对胤礽的学识及办事能力高度赞扬。
这还是胤礽第一次当面听沙澄的夸奖,他微微睁大眼睛,受宠若惊!
沙澄眼中笑意一闪而逝。
太子自己不知道他答应沙澄愿意等待由他来上奏帝王,这意味着什么,对于沙澄而言,却是帮了不小的忙。
这事若是由其他人上报帝王,则礼部必将有不少官员因为亵职而遭受责罚,尤其是几位笔帖式,也许会遭受无妄之灾。
由沙澄亲自来上报,阐明原委与为难之处,这事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又是通过请奏帝王,亲自来见,未经内阁,则又多了人情通融之处。
无论太子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这一回的人情,沙澄记下了。
沙澄心情颇好地想:等下一回太子殿下弄出了什么事儿,能帮就帮吧!
康熙与沙澄都对此次结果非常满意,唯独胤礽,离开御书房后就闷闷不乐。
胤礽若不高兴,他绝不会憋着忍着,他必定要找到那造成他不高兴的根源,去解决问题。
如果他忍了一时,那么这个问题会时时刻刻地困扰着他,成为他成长道路的绊脚石,成为一种想了就会下意识去逃避的事。
逃避是软弱之人才会有的念头,胤礽偏不,他就是头皮发硬,如同钢筋铁皮,不去撞一撞南墙,他不回头。
瘦下来许多的曹珍屁颠颠地跟在胤礽身后,还在滔滔不绝地问他:“殿下您为什么不高兴?您不说出来与我分享,也许我能帮您一点点呢?”
每一次任劳任怨在胤礽身后干活的曹珍,锻炼出来了丰富的动手能力,与顽强坚韧的小心脏。
他要是跟不上殿下的步伐,就会被殿下抛弃在祠祀清吏司,哭唧唧地敲章,拴在办公的地方哪里都不能去。
【大朋友,《荷兰上贡》诗中云“周官职贡惟中土,王会披图列百蛮”,即可见时人对国外人的轻视。民间的文人,他们称呼荷兰人为“红毛子,”称呼洋人为“外夷”。不管去找谁问,他们都会回答您“我们大清地大物博”。这是许多代人遗留下来的认知,根源来自于大清的小农经济,也不全是朝臣与您爸爸的错处。小农经济是什么?就是自给自足,关起门来能自己产出自己消耗,日子也一样过得美滋滋……】胤礽猛地停下了脚步,坚定道:“孤要去找三姥爷。”
曹珍呆了呆:“啊?索相……索相已经许久未进宫了,听说他已经忙碌好几个月了。”
不仅忙碌,还总是出差,这次好不容易会京,没能喘口气,一听胤礽派人找,索额图忙赶了过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