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心思不同的争斗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28章 心思不同的争斗(第 2/4 页)
在李标眼里,崇祯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但也是个极其刚愎自负的皇帝,因此在李标眼里算不的圣君,只能算是一般的有为之君。
因此李标开始将他的毕生所愿放在了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希望能够将朱慈烺培养出一个千古圣君,这样自己也能够名垂青史了,也能够死而无憾了。
对李标来说,这也算是私心公用,毕竟自古文人,求得不就是那寥寥几页纸上的留名吗?
本来这一切对于李标来说都是在自己的计划当中,只是崇祯对于钟粹宫的态度,却是让李标不得不变得警惕起来。
特别是皇四子朱慈炤进钟粹宫进学以及后宫皇上对待其生母田贵妃态度的变化,更是踩到了年老的李标的尾巴,这让李标直接就想到了万历皇帝时期的国本之争。
这件事也就直接涉及到了李标反对藩王留京的事情,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藩王在各地做下的事情,谁不明白藩王就是大明的顽疾,以往他们不敢说,可现在皇上开口了,为什么他们还是大多对此不发一言?
有一部分人一开始确实是担心皇上是不是三分热度,毕竟这件事闹起来,到时候皇上一旦放弃,到时候支持这件事的人,将会成为很多人攻击的对象。
因此,很多人一直是持观望的态度,可是随着皇上下旨抓捕、抄家福王瑞王,以及将郑王、赵王贬到孝陵守灵,这让百官看到了皇上整治藩王的决心。
因此,很多人在这几天的朝会上,一定会借此对各地的藩王发难,借此机会一举铲除各地的藩王,同时借机讨好皇上,这都是满朝文武最喜欢干的。
只是对于李标来说,清除藩王是好,可是国本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就是万历皇帝都无法转变储位的变换,崇祯皇帝也很难改变。
崇祯几天的动作也引起了李标的警惕,今天出现在军机处,就是几人的默契,四人代表的几乎就是满朝文武的态度,因此此时看清楚以后好办事。
为了防止万分之一的机会,李标也要提前做好机会,再加上当初反对储位之变的大臣,就是借机让福王就藩,才在国本之争中取得了胜利。
因此,这也是李标和其麾下的支持太子一党的人反对尹正清的藩王计划的原因,李标虽然对此很是犹豫,但是心中的圣人之学以及祖制,让他再次坚定了决心。
虽然李标知道。这件事一旦到达了一定的节点,他肯定是第一个下位的人,但是这也是他的光荣所在,因此,此时的他毫无畏惧。
对于李标的这点心思,崇祯不懂、吴宗达也不懂,四位军机大臣中,估计也只有王洽看的明白,因此他才一直冷眼旁观。
对于崇祯来说,虽然他想更换大明的储位制度,但是这完全就是两件事不沾边。
至于吴宗达,他非常清楚藩王在大明的祸害,心中也渴望解决藩王的事情,只是思考了良久,藩王毕竟杀不得,他最后还是认为将所有藩王困在京城才是最好的。
刚开始的打太极,就是因为看不到崇祯的决心,如今崇祯的决心已定,为此不顾牺牲自己的名声。
吴宗达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才在祭祖大典结束之后,同李标碰了下头,向看看他们几位的意思,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渐渐的,天空开始飘下了小雨,军机处的等熄灭了,北京城内,没有休息的人,也开始进入到了梦境。
吴宗达回到府的时候,正厅内,礼部郎中尹正清和礼部侍郎张遇知早已等待多时,特别是尹正清,年纪轻轻,不断的在张遇知的面前来回走动。
张遇知的心情本来就是有些急切,在尹正清的不断走动下,变得更加烦躁了起来,顿时有些忍不住了。
“正清啊!你能不能停下来?你晃的老夫都要晕了。”
尹正清一听,顿时停了下来,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张遇知。“张大人,你说吴大人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啊?”
“老夫也不知道,不过应该快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