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崇祯的决心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834章 崇祯的决心(第 1/4 页)
虽然忙碌着大明改革的事情,但对于浙江内的反腐崇祯一直都没有忘记。
他知道,反腐将是大明能够存活下来很大的原因,所以无论如何他要进行下去。
他已经有了将如今大明官员更换一半的想法,江山总要有一代新人换旧人,唯有这样,新人才会有拼搏的想法,大明才会重新焕发生机。
只是,对于浙江发生的事情,崇祯自然是非常清楚,他也知道打破这些形成团伙的贪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的事情,因此也就没有怎么催促。
但民间官绅士族,对于这场反腐争论颇多,有些人认为这是崇祯暴政,毕竟杀了这么多人,一些年轻士子则认为这事做的好,为崇祯喝彩。
一些南方原本不愿意出仕的士子,也开始向北方聚集而来,他们开始深入到各地学院,按照崇祯的要求,准备支援崇祯入朝为官。
原本叫的最凶的朝堂官员,现在反而对于反腐的声音却越来越支持,这主要是得益于崇祯之前对于六部的清理,虽然没有全部清理干净。
但是补上来的大部分的学院派,多是一些年轻人,对于崇祯这种强硬作风非常支持,因此朝廷内的舆论几乎全部是力挺崇祯的。
崇祯为了向身在浙江的傅清等人表达自己在各地反腐的决心,他和范景文、郑三俊商议之后,决心将目前的监察局改为监察部。
然后往各地派遣监察部官员,这些官员直接由监察部直领,不归地方管辖,让他们深入到各地,搜寻各地贪腐官员的证据。
同时,崇祯又命范景文、郑三俊二人挑选合适的人选,准备向河南、山东、陕甘、山西四地同时派遣了重臣前去反腐,只为了迎合声援身在浙江的傅清,同时也让那些认为反腐不会持久的人看看他的决心。
这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担忧,那就是一旦各地被牵扯的官员太多,朝廷是否可以将其一网打尽?一旦一网打尽,各地缺少官员的治理,会不会乱下来?
对此,崇祯给予的答复则是继续任用皇家学院毕业的学子,同时开始筹建大明政院,为大明培养专门具有治政和朝廷需要的专业人才。
至于对于朝堂所说的任用科举人才,却被崇祯给忽视了,同时对于科举取士中的进士开始进行削减,减少科举取士之后的待遇。
崇祯十年已经是崇祯第二次削减了,第一次崇祯是从中举之后待遇总量上去削减这一次,,一些人的优厚待遇干脆就给他取消了。
除进士还能享受一部分待遇之外,就连举人也只是一个空名头罢了,至于人数上,既然待遇取消了,那么对于崇祯来说,人数不仅不会削减,反而开始增加。
他削减了一半的进士录取人数,增加了二倍的举人录取人数,单单一个北直隶,从原本一百多名的举人录取人数,一下增加了二百七十人,一下达到了四百人。
别的地方,更是能加的加,反正就是一个空名头,崇祯干脆就大方了起来。
至于其他的贡生、秀才等,几乎是只要你参见了科举,就能得到一个身份。
在崇祯刻意的作用下,这样的科举反倒被很多文人唾弃,毕竟虽然这些只是一个名头,但许多不懂得其中道理的人却很高兴。
杀猪的、种地的、商贩都纷纷跑去科举,无论他们中或者不中,都能得到一个秀才的名声,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
于是起,大明掀起了一番科举热,无论是杀猪匠还是路两边的商贩,整日大叫着要去科举。
科举的影响力开始慢慢下降,许多有为的士子也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开始走进学院,毕竟只有走进学院才能做官,他们可以对崇祯不满,但不会对当官不满。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