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会萧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十章 会萧(第 4/4 页)
“听闻萧相在阶州引种茶树?”
“杨军使收复阶州之后,朝廷从华州三县移民七百三十户,其中便有会种茶者。老夫查了下档籍,国朝初年阶州是产茶的,陷蕃后便没了。如今可以试种,若能成功,陇右镇便又多了点进项,贩至蕃部,可换回大量牲畜,于民有大利焉。”
邵树德点了点头。阶州便是汉时的武都郡,后世似乎也是产茶的,盖因此地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
“巴南诸州之移民,可还适应渭州?”
邵大帅去年征诸葛仲保,强迁汉、獠民众数万,大部分去了渭州四县。盖因当地气候湿润,与巴南有几分相似。更兼可种植桑树,养蚕织绢,指望着那些巴南移民可以把渭州落后的纺织水平提升一下。
“唔,好教灵武郡王知晓……”萧遘捋了捋胡须,笑道:“今年渭源县五百户獠民利用该县旧有桑林,织布六千余匹。其布纹理细腻,与巴州布差别不大,渭州獠布,大有可为。老夫得闻后,发下羯羊做赏赐,以鼓励百姓耕作之余织布。不但渭州可织獠布,岷州亦可,秦州在天宝年间,盛产蚕桑,有‘绿叶银丝’之美誉,陷蕃后一落千丈,而今当重振旗鼓……”
邵树德含笑听着萧遘的地方振兴大计。
当过宰相的人,眼光、见识还是有的,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巴南獠民不会放牧,那么在种地之余养蚕织布,也多了一份收入。
秦州本来发展得很好的蚕桑业,陷蕃后几乎断了传承。大中年间归国后,发展至今三十余年,似乎也不太理想。萧遘想办法重用专业人才,奖励生产,此为正道。
邵大帅现在不缺牛羊,不缺放牧的人,但真的缺绢帛。这是军中赏赐的硬通货,十分紧俏。
“鄯、廓二州,天宝年间盛产麸金。灵武郡王既已收复,老夫便当遣人多加查访,如有收获,便从兰州矿上抽调人手,开采冶炼。”萧遘又说道。
兰州亦盛产麸金。在前殿中侍御史、现兰州刺史张玄晏的主持下,复开旧矿,年产金数百两,也不无小补。
“有萧相在,陇右十州三十三县,某放心矣。”邵树德起身行了一个礼,道:“陇右之财货,萧相不用急着上供,量力而行即可。若镇内有需,尽管用,有合用之人才,尽管征辟,某无不许。征发关中民户实边之事,亦要拜托萧相多多费心了。陇右诸州,没有汉民是不行的,关中民户、天下刑徒,有一个算一个,都要用起来,某等着陇右大治的那一天。”
萧遘站起身,也有些感慨。
在武夫手下做事,其实没那么容易。他们穷兵黩武,四处征战,不断索要钱粮,哪管地方百姓死活。但邵树德能克制住搜刮百姓冲抵军需的冲动,知道不能涸泽而渔,光这一点,就比李克用之流强了很多。
“灵武郡王但请宽心。而今朝纲不振,中官弄权。上位者多幸进小人,有才干之辈反倒被挤得几无容身之地。老夫身在河州,却一直关注着朝中局势,一有机会,便招揽一二人才过来。”萧遘说道:“放心,非溜须拍马之辈,没有点本事,老夫也看不上,定不会白费了粮米俸禄。”
邵树德笑道:“有萧相把关,自无问题。”
其实,都说王朝末年官僚系统烂到家了,可真的没人才了吗?为何新朝取代旧朝后,大量留用的旧朝官僚,却发挥出了比之前更高的水平、更高的效率处理政务呢?
或许不是他们水平的问题,还有其他多方面因素掣肘,让他们干不了事,或者不愿意干事。
萧遘,在朝中为相那会,虽然判三司,也干了不少实事,但更多时间似乎在与同僚搞政争。邵树德招揽他过来,其实并没有多关注萧遘本身的才干,而是看中了他的人脉关系网。但如今看来,到底是宰相,处理一个藩镇的内政还是手到擒来的。
陇右镇,不急着收取大量财货。现在将其投入生产,未来收获会更多。
这枚果实,还没到收割的时候,还需要萧遘和他的团队继续栽培。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