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一条微博与千亿美元的蒸发(三更求月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198 一条微博与千亿美元的蒸发(三更求月票)(第 1/3 页)
早上七点,冷清的街道开始热闹起来,对于无数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五,九月最后的一个交易日。接下来人们即将迎来十月的第一个周末。
对于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来说,接下来他们起码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好好轻松一天。当然,那也是五点之后的事了。毕竟每个交易日都跟打仗没什么差别。
一般而言大多数的华尔街精英们工作日的一天都是从研究各种财经资讯开始的,只不过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当然大都是通过万能的网络来获得资讯。
传统的报纸依然有人订购,但在面对分秒必争的市场,没人会将自己的筹码压在如迟暮老人般动作缓慢的纸媒上。当然为了适应新时代,几乎所有的报业集团都推出了自家旗下报纸品牌的官网。
这其中最受华尔街欢迎的自然还是《华尔街日报》,这家1889年创刊的报纸冷眼旁观过华尔街的发展跟辉煌。
到了新时代《华尔街日报》虽然已经不是许多基金经理资讯的第一来源,但却依然是大家每天必上的网站。
因为只要自己的竞争对手还在看,那么其他人就必须得看,金融市场上,遗漏任何一个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资讯,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判断并带来巨大的损失。
就这样,宁为以一个搅局者的身份出现在了无数金融巨鳄的面前。
华夏的天才少年发了一篇微博公开diss元宇宙概念?华尔街日报疯了吗?一个华夏人的意见也值得放在头版位置?等等,这个宁为就是在最近一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被许多科学家推崇备至的大数据超级压缩理论的提出者?
其实这条消息并不算什么大事情,科学界对各种新技术有争议从来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这篇报道顺便还截取许多知名大学教授对元宇宙概念的负面评价,这就很有意思了。
尤其是许多对元宇宙技术赋予极大信心那些科学家们竟然要用的是一个并不看好这项技术发展前景的华夏少年的理论?
真的,毫不夸张的说,早上八点,距离股市开盘集中竞价还有一小时十五分的时候,无数押注科技板块的基金经理跟投资者们将这篇文章反复看了好几遍,包括宁为那篇直接用英文写的微博更是看了许多遍。甚至还有人直接登陆了华夏网站在微博上找到了原始的版本研究。更有人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华夏,开始询问情况。
于是华夏依然被顶在热搜上的话题顺利在华尔街生根发芽。
到了八点半,许多人的电话开始密集的响起。而此时伯尼·库欣也已经赶到了自己的工位前,等待着消息在各个层面慢慢发酵。
八点四十,他的老板菲利克斯·霍奇森亲自冲到了他的工位前,死死的盯着他问道:“伯尼,别告诉你不知道今天华尔街日报上头版的消息。告诉我,这是你导演的吗?”
“天呐,怎么可能,霍奇森先生,您觉得我能跟一个远在华夏的天才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吗?如果您刚刚花十分钟研究过他的履历就知道,那位宁为博士可没有任何留学经历,他只是参加过两次世界计算机会议,一次在华盛顿,另一次在蒙特利尔,而他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我都在这座大楼里盯着屏幕。”
伯尼·库欣摊了摊手,无辜的说了句,但随后又目光炯炯的看着菲利克斯·霍奇森说道:“但有一点我很确认,元宇宙这个概念太超前了,正如我昨天跟您汇报的那样,我可是麻省理工毕业的,我咨询了许多曾经的教授,很少有人真正看好这个概念能在十年内完成,除非有科学上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否则一些基本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这是科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
“当然正如我昨天说的那样,最终这个泡沫肯定会被人戳破的,但他们会等做好局再亲手戳破这个泡沫,如果我们等到那个时候在布局就晚了,只能跟在那些大公司后面吃点残羹冷炙,所以为什么不能由我们亲手来戳破这个假象?那样我们的收益可能无限放大!知道吗,霍奇森先生!”
菲利克斯严肃的看着伯尼·库欣说道:“你还是不明白,伯尼,为什么我能在这条街生存下去,因为我从来都足够谨慎,我知道在你看来这是胆小!可你知道这样做代表着什么吗?更别提你做的远远不够,你只有一次机会,现在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了,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能在一天之内聚集多大的能量来反击,伯尼!”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