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然,与之俱族矣!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十一章 不然,与之俱族矣!(第 2/4 页)
“不必‘坊间传言’了,我现在可以明白告诉你,就是杨文长!”
顿一顿,“如何?长虞,你觉得杨、卫两位,可以‘共崇至公’否?摆他们两位在一起,可以‘天下乂安’否?”
傅咸不由沮丧,“念忱!我咋说什么你驳什么?好叫人丧气!”
“我只是提醒你,这些年来,或明枪、或暗箭,杨文长将可能碍着他‘固权’的人,都一一清掉了!杨文长……也算处心积虑了!如此一人,你觉得,请他放权、分权,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总要一试啊!念忱,别人说话,或者没用,但你同杨文长少小相昵……”
蒯钦大笑,“长虞!这个‘相昵’,是‘少小’!不是‘老大’!——我等今已‘老大’了!蒯念忱是杨文长的亲戚,不是亲信!不然,能止于这个徒有虚名的弘训少府?”
顿一顿,“连他两个亲兄弟都被他逼的闲废在家!我这个姑表兄弟,在他那儿,又算得什么?”
傅咸一怔,叹口气,“可惜了杨文通……”
杨文通,名济,杨骏胞弟,此时的衔头是太子太傅。
要说明的是,杨骏的“太傅”、杨济的“太子太傅”,不是一码事儿,前者是皇帝之傅,官一品,上公,人臣之极,后者是皇帝儿子之傅,官三品。到了后世如明清者,“皇帝之傅”经已不存在,“太子太傅”有时亦略称为“太傅”。但此时代,“太傅”和“太子太傅”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此不可不辨也。
“杨文通武艺出众,其实可以为国爪牙,确实……可惜了。”
傅咸微微摇头,“不止于此——杨文通其实是力主他大兄去位的。”
“哦?”
“他曾经对我说过,‘家兄若征大司马,退身避之,门户庶几可全。’倒是我说,‘宗室外戚,相恃为安。但召大司马还,共崇至公以辅政,无为避也。’”
自失的一笑,“我方才说‘宗室外戚、相恃为安’‘共崇至公’云云,即出于此了。”
大司马,即汝南王司马亮,其时官拜大司马。
蒯钦微露意外神色,“杨文通原来持此议?倒是没有想到。”沉吟,“怪不得他大兄不待见他呢!”
“不错!杨文通闲废,就是因为忤了他大兄的意!”
“长虞,君之‘可惜’,只及杨文通,那,杨文琚又如何?他可是自请逊位的,似乎……颇知盈满之惧?”
杨文琚,名珧,此时的衔头是卫将军;骏、济、珧,同胞三兄弟也。
傅咸面无表情,“平心而论,杨文琚的眼光长远,犹在杨文通之上——”
顿一顿,“初,世祖武皇帝聘当今皇太后为皇后,杨文琚即表曰,‘历观古今,一族二后,未尝以全,而受覆宗之祸。乞以表事藏之宗庙,若如臣之言,得以免祸。’武皇帝从之。——此君亦知也。”
“是。”
“可是,他构出齐王攸!若无此恶行,本来,亦可堪称一时俊彦的!唉!”
齐王攸,司马攸,司马炎唯一胞弟,薨逝已多年了。
提到“齐王攸”三字,蒯钦亦默然了,半响,长叹一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