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搬迁计划与增援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04章 搬迁计划与增援(第 2/4 页)
并没有在意那些声音,楚光毫不避讳地看向了布朗,而后者在与他对上视线的一瞬间,便畏惧地躲开了眼神。
“入侵?如果你去过那里,就不会说出这种话。”
“我们的人到了贝特街之后,贝特街的居民们主动打开大门,欢迎了我们的到来。我们结束了一个吸血鬼的统治,将街道还给了他们的人民,让他们活在新的秩序之下。现在他们不必忍受老镇长的盘剥,更不必将自己的血肉挖下来去试图喂饱一群永远喂不饱的豺狼。”
“比起入侵这个词,我更愿意称之为解放。”
会客室内鸦雀无声。
在听到楚光的后半句话时,不少幸存者的脸上一阵面红耳赤,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将自己的血肉挖下来,去试图喂饱一群永远喂不饱的豺狼,这说的可不就是他们吗?
如果不是为了给血手氏族交保护费,这个冬天他们本来不必过得这么拮据。
“您和您的居民是一群高尚的人,我从未怀疑过。”
杜从林看着楚光,语气郑重地继续说道。
“嚼骨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清泉市的地界,危机迫在眉睫,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分歧下去,我们晨风社区愿意接受你们的安置,也非常感谢你们愿意收留我们。”
“我也一样,”坐在他旁边的夜枭,同样举起了手,“公路镇的一百户居民,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其他幸存者们也纷纷点头,表示可以接受。
布朗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敢再开口,将都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给憋了回去。
只有多鲁,忍不住小声提了一句。
“可以说下具体的安置方案吗……我的意思是,财产方面。”
楚光看向了他说道。
“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会让你们相信,接受我们的安置并非是一件坏事儿。”
说着,楚光拿出了一张地图,在菱湖北部与榆木区只见画了一个圈,将大片的土地圈了进去。
“从菱湖北部到榆木区足有十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超过十万亩。我之前实地考察过这片区域,这里的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个适合种田的好地方。虽然有变异胡狼狼、变异鬣狗甚至是裂爪蟹等异种活动,但问题不大,我们的巡逻队会替你们解决掉这些麻烦。”
“我希望你们能够搬迁到长久农庄,那里的守军和围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你们的安全,等到来年,我会分给你们一些耕种的土地。除此之外,榆木区的林场也将向你们开放,那里是天然的猎场,也是目前我们主要的肉食来源之一。”
“你们的财产全都是你们自己的,我们不会做任何处分,你们需要注意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遵守我们的法律,二是在我们的地盘上使用我们的货币。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现在可以提出来。”
听到这句话,布朗立刻开口问道。
“奴隶呢?奴隶也是我们财产的一部分,但你们的法律似乎并不承认奴隶。”
猜到会有人问这个问题,楚光果断将早已想好的那套说辞搬了出来。
“404号避难所崇尚平等,我们提倡雇佣制,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奴役他人。当然,我们不会要求你们无偿放弃对奴隶的所有权,你们可以自愿释放他们,也可以将他们卖给我们。在我们这里,一名16岁到35岁的青壮年能换5亩耕地,其余一律算3亩地。”
“他们将作为半自由民编入拓荒队,与我们的俘虏一起在劳动中接受思想的改造,并在一段时间后以自由民的身份,重新融入我们的社会。”
指望这些废土客们理解雇佣制的好处、自觉释放奴隶不太现实,他们既没有那个思想觉悟,废土上也不具备这个现实基础。
用人头换田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是楚光在处理流民问题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一些持有奴隶的流民,虽然抗拒交出手中的奴隶,甚至宁可将他们杀掉也不愿意放掉,但当他们得知奴隶可以换到土地的时候,立刻满脸高兴地交出了拴在奴隶脖子上的绳子。
有了地,才能安家,安了家,他们才能摆脱流民的身份,不用再过上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
而对于楚光这边,他正好有大片的土地等着人去开荒,分出去一点荒地根本不碍事儿,反而可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那些流民们在有了土地之后,会立刻从危害秩序的定时炸弹,变成维护秩序的盾牌。
当然了,在提到土地问题的时候,楚光并没有主动去体“税”的事情。
现在是创业初期,他需要人把蛋糕做大,收那么一两个可怜的银币上来毫无意义,反正他们手上的钱也是自己发下去的,不如让它们在市场里流动起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等长久农庄发展起来了,农庄外的荒地开发饱和了,原本不值钱的土地变得值钱了,收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听完楚光的回答之后,布朗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
奴隶本身没什么值钱的,到了冬天甚至完全就是负资产,不想让他们冻死饿死,还得花粮食和燃料养着。
他手上有二十多个农奴,全换成土地的话,能换个60多亩。
这点耕地和他手上现在的土地比起来可能少了些,但管理者对土地的态度,却让他心里倒是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的农庄位置其实不算很好,离城区太近了,开荒的成本太高,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扩大过种植面积了。
如果能够从管理者手上再买到一些土地的话,他说不定能拥有一座比原来更大的农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