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南天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十九章南天王(第 1/2 页)
在徐州转车以后.不日.欧阳云一行來到了广州.
路上众人闲谈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广州.广州可以说是民国革命的摇篮.因为特殊的地理因素.这里的人民是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最深的.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就设在这里.广州在民国政府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独特的地位.国民党的众多元老都是广东人或者定居于此.而现在广东的实际掌控者陈济棠被人称为南天王.且不说陈济棠这人的人品如何.是不是有着逐鹿中原的野心.姜树人和欧阳云谈得最多的是关于他对广东的治理.
广东在陈济棠的治理下.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行政上.他提出要“改革陋习.刷新政治.造成模范新广东”.批评中央政府说“无论何省.未尽根据总理所定政策而行.遂至散漫无序、步骤紊乱.缺乏一个具体计划.负责政治者缺乏革命之一贯精神;中国之荐人.乃替找生活.觅碗饭.故各机关中之公务人员.缺乏为国民义务之责任心;因循陋习.不以创作为目的”.指出“西南情形特殊.地处国防前线.毗连香港澳门.还有众多的华侨.南京方面的决策和所颁布的法令未尽适合实际.应该有所损益”. 这或许是他脱离中央政府的借口.不过所言却是事实.他认为“政治的优劣.在乎官员的良否”.为此专门成立了培养和考核官员的“公务人员考绩委员会”.通过考试对公务人员进行选拔.
军事上.他将以前骚扰地方的民团改为警卫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编制.此举为广东一下子募得了将近百万的军警队伍.很好的维持了社会秩序.
陈济棠刚刚接掌广东军政的时候.为了改变财政上面临破产的窘状.提出一要开源节流.二要廊清积弊.并拟出了惩治贪官污吏的具体条例.同时为了保护本土农业.对进口的大米、糖开征进口税..这或许是近代中国首例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征收的“反倾销税”了.另外.他大办工业.相继扩建和新建了获利大的一批造纸厂、纺织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发电厂.从而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从而解决掉了庞大的军费开支.
陈济棠值得讴歌的地方还有他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重视.首先在农村实施了义务教育.并扩建了平民学校和成年男女补习班(当欧阳云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由想起了自己那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了的扫盲班.对陈济棠其人的兴趣不由大增).陈济棠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建树还有很多.比如兴建职业学校.提出学校农场化和城市教育为职业化.学生劳动化.而由他筹款新建的学校就有中山大学、勃勤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商业学院、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和陆军总医院、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农业学校和第一职业学校.
当然.他如此重视教育动机并不纯粹.实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这从他提倡尊孔读经、将《孝经》列为中等以上学校的必修课、并聘教授來讲授《大学》和《中庸》、宣传四维八德上不难看出.不过不管他出发点如何.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惠及子孙千代的大好事.确实可以当作他的一件功德记入史册.
姜树人对广东和陈济棠都知之甚祥.欧阳云在这方面却属于小白..陈济棠在他心目中的原始印象.就是一个军阀而已.听了姜树人的讲叙.他对陈济棠的感观完全改变.心说如果这家伙能够获得我的电脑知识.那现在的广东该是何等形状.估计都不要国民政府出马.区区一个广东就能够将小鬼子打回本岛去.一念及此.他心中一动..粤系退出历史舞台应该是在明年.陈济棠联合桂系倒蒋.结果却被老蒋采用釜底抽薪的计策将手下重要将领全都拉拢过去.这才迫不得已退往香港.起苦心经营多年的广东就这么丢了.历史记载.陈济棠比较迷信.那么.黄半仙或许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他决定一从美国回來就着手此事.
许是出身问題.虽然欧阳云这特种兵其实是半吊子水平.但作为军人.考虑问題总是习惯从军事角度出发.除了因为需要必须考虑经济建设的问題.欧阳云还真沒关注过教育、文化这类事情.姜树人关于广东和陈济棠的讲叙让他领悟到了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也让他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说起來还是太年轻了.考虑问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看來.他也只能发挥穿越者的剽窃特长.在经济上整出一点名堂.然后率领一支部队.尽可能的为抗日事业做出点贡献.
重新给自己定了位.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丢失电脑一事也不是那么挂怀了.
6月22日.欧阳云一行踏上了香港的土地.他们从广州一路坐车过來.见识了广东的繁荣有序.商人们莫不交口称赞.说这南天王果然不负盛名.将广东治理得实在不错.其中有开明之士看待欧阳云的目光便有点不一样了.显然是希望他也能够将河北建设成广东这样的“模范省份”吧.
与广东相比.香港的繁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从人们穿着的服装上不难看出这一点.长袍旗袍虽然也有.但是已不普遍.倒是西装洋裙比比皆是.加上人群中不时出现高鼻蓝眼的西方人士.香港作为东方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尽显.
众人在关口下了车.和警卫排战士握手道别以后徒步进入香港.一直行出军管区.这才见到前來迎接的姜树人的同学方大为一行.
方大为人如其名.果然长得“方大”.身高一米八五左右.腰围将近三尺五.一张有点发圆的方脸.眼神很锐利.姜树人在电报里希望他能给考察团造点声势.方大为不负所托.利用人脉还有工作之便.组织了一支规模不小的欢迎队伍.随他一起前來迎接的有许多香港知名人士.还有大堆的记者.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