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三世纪,啥最珍贵?人才呀!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三四章 三世纪,啥最珍贵?人才呀!(第 3/4 页)
张泓见何天面色微异,打住,奇道,“怎么?明公听说过这个人?”
何天摆摆手,微笑,“没有——澄洄,你继续说,我听着呢!”
“陶士行……寻阳鱼梁吏出身,鄱阳郡孝廉范逵荐其于庐江太守张夔,夔乃用为督邮,领枞阳县令,迁郡主簿。”
“张夔后举士行为孝廉,到洛后,士行数度拜谒张茂先,以求名誉。张茂先对他,似乎无可无不可;伏波将军孙秀乃辟其为舍人。”
举为孝廉,就有了仕于京师的资格,但也仅止于“资格”,具体任何职,还得看上头赏识不赏识?很显然,对来自南疆、出身寒庶的陶侃,上头的赏识,是很有限滴。
另,此孙秀非彼孙秀。
这位孙秀,东吴宗室也,为末帝孙皓猜忌,携妻室及亲兵数百人北奔晋,武帝任命其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会稽公。当时是挺风光的,然晋灭吴,孙秀的利用价值消失,被降为伏波将军、开府如故。
这样一个夹着尾巴的“羁旅之人”,是根本找不到正经中原士族做掾属的,做其“舍人”,算是个啥地位,大致可以想见。
张泓见何天目光炯炯,对陶侃黯淡无光的履历没有任何排斥的意思,乃继续说道:
“我是机缘巧合,结识了陶士行——说起来,同范先生还有点干系。”
“哦?”
“范先生如何识得陶士行,我不晓得,也没问过,只晓得范先生很看重陶士行,很想拉他进五米教,但被他断然拒绝了。”
笑一笑,“我就比不得陶士行了,既没有别的出路可走,就入了五斗米教。”
确实不好比,陶侃的出身,再如何“寒庶”,老爸毕竟做过东吴的低品将军,自己也是做过县令、举了孝廉的人,不到万不得已,岂肯投身教门?
而张泓,仅仅是个“给使”。
何天含笑,“澄洄,我不如你——明明在范先生的善堂里长大,却从来没人拉我入教呢!”
张泓不由大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