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形势图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十五章 形势图(第 3/4 页)
“北民”轻生死,好争斗,哪怕是本就武风极盛、以实力论尊卑的炎夏他处,与之相比,都要相形见绌。
可他们之所以还以零散小势力形式在天京基地市这个打老虎脚下单独存在,并不是因为他们悍不畏死守卫的成果,事实上,他们曾多次哭着喊着想要并入天京基地市,成为基地市的一员。
可惜,就连蔡渊都在这事上选择性失聪——听不见。
这固然和他们中有着不少沙罗异族有关,可这关系真心不大。
因为这群沙罗遗民早在三百年前天变之后就被颇与其主支分开,等到漫长的野性兽潮结束,所有活下来的沙罗异族都选择与炎夏人合流共存,没有做这选择的,都死在了无穷兽潮冲击之下。
兽潮战争中,有三个著名的“兽潮凶源”,炎夏之北,原沙罗国广袤的疆域正是其一。
三百年下来,他们除了长相上还有些异族特征,其他方面早已炎夏化,无论语言还是生活习惯。
天京基地市真正不接纳他们投诚的原因是,这些地方太穷了,真把他们接收进来,就相当于倾整个基地市之力给他们补血了。
他们东、南、西三面与天京基地市接壤,而在他们北方则是极北寒地,扔块铁没落地都要碎成冰渣那种,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
用比较老谋深算的话讲,这些北民因为地理限制,迟早都是天京基地市的盘中餐,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有。
现在下嘴,还得倒贴补血,那自然得再等等,等个更合适的时机。
而天京基地市东边除了夹缝中生存的许多中小势力,最大的势力有两个,也都是泛炎夏阵营七大之一。
东盟便是其中之一。
东盟这个概念诞生的时间比蔡渊祖父创立蔡阀的时间更早。
它一开始更接近一个地理概念,因为炎夏的人口分布,越接近东部沿海,人口密度、人口质量都越高。
天变开始之后,漫长的黑暗混乱期,地狭人稠的东部炎夏人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炎夏人来说,遭受了更多的苦难,给他们最大伤害的,不是非人生物的崛起侵害、同类的争斗残杀,不是这两者相较于其他地方变温和了,而是还有更大的威胁凌在他们头上。
很简单,
饥饿和寒冷。
在成规模的兽潮诞生之前,死于非人生物袭杀者,一次数十上百就堪称恐怖,同类争斗残杀,一次死上数百上千,持刀者要么被当成屠夫被人群起灭之,要么大家纳头便拜,尊为首脑。
唯有饥饿寒冷来袭时,收割的人命以万计,以十万计,一旦降临,挣扎的众生就得成片成片的倒下。
也恰是这种惨烈的环境,让所有人都本能的呼唤秩序的到来。
哪怕是充满暴戾血腥的秩序,也总比无序更好。
炎夏东部也成为全炎夏境内率先成规模的诞生出大大小小新兴势力的地方。
然后是长期的势力斗争,且因为大势人心,势力斗争也越来越有自己的默契,杀戮基本只在争权夺势的几方进行,即便波及无辜,也最多把其他力量者拖下水,而对底层民众保持克制,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才是他们的根基,也是争斗之所以产生的根源,若是没了他们,争斗的一切都将一文不值。
当然也有不遵循这游戏规则的,将杀戮无限制的扩散,可他们全都遭受反噬而速亡,无一例外。
当这种默契逐渐成为一种谁都不能逾越的潜规则时,东盟这个概念也逐渐从地理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政治势力。
特别是随着其他区域的势力也逐渐成型,势力之间,不仅要面对近邻的觊觎逼迫,更要时时警惕那些“过江猛龙”的闯入。
而彼此争斗不断,长期恩怨纠缠的本土势力们,这时的选择颇为有趣,他们往往会暂时性的冰释前嫌,外御欺辱。
等联合将过江猛龙逐走甚至干掉之后,他们又会陷入仿佛无止境的内耗中,对他们来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如呼吸般自然的事情。
而每一次过江强龙入境,东盟作为一个政治势力就变得越发明显,从开始的下意识行为,到最后的有意为之。
渐渐地,东盟在所有人心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
陷人的泥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