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将军
书海居 m.shuhaiju.net
林峰将军(第 3/4 页)
“那种结构能进入地下吗……为什么不能!在多次大地震前,人们都看到球状闪电从地上的裂缝中飞出!”
我们俩兴奋得不能自已,来回走动着。
“那么以前研究的误区就很明显了:不应试图‘产生’它,而应去‘找到’它!这就是说,在模拟雷电时,关键不在于闪电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更不在于磁场和微波之类的外加因素,而在于使闪电覆盖尽可能大的空间!”
“正确!”
“那我们下一步该干什么呢?”
这时,林将军在后面招呼我们吃饭,我看到客厅的中央已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小云要注意啦,我们可是请陈博士来做客的,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林将军边给我倒酒边说。
林云说:“我们这不叫工作,业余爱好罢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我得知,林将军是哈军工的高才生,他学的专业是电子学,但以后没有再接触技术工作,而是转到纯军事指挥领域,成为我军少有的理工出身的高级将领。
“您学的那些东西,现在怕只记得欧姆定律了吧。”林云说。
将军笑着说:“那你小看我了。不过我现在印象最深的不是电子学,而是计算机。那时我见过的第一台计算机是苏联老大哥的,主频我忘了,内存是4k,那4k是用磁芯存储器实现的,装它的箱子比那个书架都高。但与现在差别最大的还是软件,小云成天向我吹嘘她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编程高手,但到了那台计算机上,编一个计算3+2的程序都会让她出一头汗。”
“那时只有汇编语言吧?”
“不,只有0和1。机器不会编译,你要把程序写到纸上,然后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把它们翻译成机器码,就是一串0和1,这个过程叫人工代真。”将军说着,转身从后面的办公桌上拿起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写出了一长串0和1给我们看,“喏,这一串指令的意思是把两个寄存器中的数放到累加器中,再把计算结果送到另一个寄存器中。小云你用不着怀疑,这绝对正确,当时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居然编成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程序,那以后,我对各个指令和机器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记得比乘法口诀都熟。”
我说:“现在的计算机同那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最终被处理的仍是一串0和1。”
“是的,这很有意思。想想十八世纪或更早些的时候,那些想发明计算机器的科学家,他们肯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想得不够复杂,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们想得不够简单。”
“球状闪电也是这样,”林云若有所思地说,“刚才陈博士的一个伟大构想提醒了我,我们以前的失败真的是因为想得不够简单。”接着,她把我的最新想法告诉父亲。
“很有意思,也很有可能,”林将军点点头说,“你们应该早就想到这点,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林云边想边说:“建立一个闪电阵列,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其面积,嗯,我想想……应不小于二十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将安装上千个闪电发生器。”
“对!”我兴奋地说,“闪电发生器就用你们研制的那种闪电武器!”
“那就涉及钱的问题了。”林云蔫了下来,“一节超导电池就三十多万呢,现在要一千节。”
“够装备一支苏30中队了。”林将军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