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该计较不计较
书海居 m.shuhaiju.net
325、该计较不计较(第 1/4 页)
站在荆小强的角度,演不演电影?
没什么不可以。
关键是有这个必要吗?
他目前的名气根本不需要去演电影。
年底又要开启从北向南的高校巡演,一样可以把名气拉满。
花这么多钱去拍电影有必要吗?
作为上一世的戏剧学院舞美专业绘景师毕业后,他在平京圈内还是混了三五年的。
知道就像滚圈一样。
影视圈也是从这几年开始迅速混乱化。
以前各种电影厂编制架构严管的局面开始放开,各种乱七八糟的电影、剧组、男女关系充斥市场。
就在90年、91年恰恰是内地整个电影行业的分水岭。
改开之后,被极大约束的电影文化生活爆炸式的放开,全国人民在80年左右疯了一样的喜欢看电影。
那时候一年能有近三百亿人次的观影纪录!
各种电影院、露天电影场、移动电影队,都极大的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观影热情。
82年《少林寺》上映的时候,一两毛钱的票价,能卖出过亿的票房!
换算到现在那就是过百亿的总票房。
但这种局面从85年左右之后就开始急剧下滑。
电视、录像厅开始抢夺市场,特别是后者,各种正规不正规渠道流进来的大量港台国外电影,一下提高了观影审美档次。
看惯了港台、国外成熟的优秀作品,哪里看得进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
而且录像带和磁带一样的可复制性,也比电影播放成本低得多。
国内电影厂迅速萎缩。
穷得不得了,只能拍那些低俗得要命的商业片吸引眼球。
然后这么烂的片子,在电影院看毫无体验感,就愈发没人看。
陷入死循环。
这种情况要到95年放开国外大片引进,真正在大银幕上欣赏《真实的谎言》,感受到大银幕的震撼威力之后。
才逐渐改善电影界的经济情况。
五六年的积淀之后进入新世纪,内地电影才开始复苏,再过五六年才真正有了和国外电影抗衡的力量。
因为那时候才建立起票房院线制度。
整个九十年代的国产电影不算票房的,仅仅看卖出多少个拷贝,也就是电影胶片,来计算盈亏。
这事儿就变得极不靠谱。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