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不做命运的顺民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课 不做命运的顺民(第 3/4 页)
没有谁的路永远是一马平川的。为他人所左右而失去自己方向的人,他将无法抵达属于自己的幸福所在。
真正成功的人,不在于其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他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个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听。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学生的激情,学生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道:“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魂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绪。
电话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你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有把握住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呢?”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名年轻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脱颖而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事绝难有统一定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我们满意,所以可以拿他们的“意见”作为参考,却不可以代替自己的主见。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实现梦想。
20.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儿子们的技术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就难怪了。你要知道,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你的儿子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从你那里学到,就很少自己去摸索经验。遇到困难,他们不是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而是希望在你的翅膀底下寻找庇护。自己不经过努力、不经历挫折,即使你传授给他们再多的经验,他们也不会真正成长起来。”
没错,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孩子是在摔倒了无数次之后才学会走路的,伟人的发明创造更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成功的。可口可乐董事长罗伯特·高兹耶达说:“过去是迈向未来的踏脚石,若不知道踏脚石在何处,必然会被绊倒。”教训和失败是人生历练不可缺少的财富,只有经历过,才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领悟到更多的道理。从别人口中传来的经验,从书本里总结的教训,都不能切实地应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只有自己经历了,并且投入思考,将问题解决了,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才能逐渐地丰满自己的羽翼。
可是,很多人都希望躲在别人的翅膀之下,遭遇挫折时也希望有人能给他遮风挡雨,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人生难免风雨,四季难免严冬。别人不可能始终陪在你的身边,所以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自己去面对。特别是苦难,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它,你才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只有吸取了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在以后的人生中犯类似的错误。也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们才能在日后熟能生巧,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命运。
21.爱迪生的定律:失败也是收获
成功的哲学就是屡败屡战,跌倒了要有再站起来的勇气。不要因为一次跌倒,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失败只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它会让我们在收获的时刻,感到更加幸福和喜悦。面对失败,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拿出10倍的勇气与它勇敢作战。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各有所爱,各有所好,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追求。但人们都喜欢一样东西,都渴望着一样东西,这便是成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们以为成功是一种收获。的确,事实也如此,但人们往往因为太看重成功,而忽视了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这种收获是迈向成功的原始积累。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众所周知,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成果,但他一生的失败次数却达十几万次。这一千多项发明,便是以这十几万次的失败做基石坚持努力的结果。
1877年,爱迪生开始着手研究白炽电灯。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20本的记录,共计4万多页。从中,他不仅了解了在电力照明上前人的成就和进展,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段时间里,爱迪生常常通宵达旦地干,疲倦了,就把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爱迪生沿着前人的脚印先后做了许多次试验。爱迪生绞尽脑汁,历时1年多,先后用了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的耐热材料,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都失败了。在此不久前,对他发明电灯,报纸上还大吹大擂;可一转眼,报纸上却开始讽刺他,说他这是白日做梦。无论是吹捧还是讥讽,爱迪生都不为所动,他毫不气馁、乐观地面对试验的失败。
有一次不知怎的,他的手指碰到了桌上的一堆灯捻子,他那灰色的眼睛突然一亮,便叫助手拿来几轴棉线,助手们按照他的吩咐,把棉线弯成发夹的样子,放在镍制的模型里,送到高温密闭的炉中,烧成了一根碳精丝,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玻璃泡,抽掉了灯泡里的空气,再把抽气口加以密封,一通电流,电灯便亮了,而且光线是那么明亮、柔和、稳定,成功了!
1879年10月21日,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电灯诞生了!爱迪生发明的“夜间的太阳”使人类进入了电灯照明的新时代,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第一个“夜间的太阳”——电灯,整整地照亮了45个小时,爱迪生的助手们都唱着、笑着,就连圣诞节都没有这么欢乐、这么热闹!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