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课 不抱怨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9课 不抱怨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第 4/4 页)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2.每天自省5分钟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主动培养自省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要培养自省意识。

    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

    “这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故意的。”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这不是我干的。”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借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作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总之,问题都没有发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作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

    那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先从自己这个角度作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作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69.沉默比牢骚更有建设性

    对于那些热爱抱怨的人来说,沉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沉默却能把他们从抱怨情绪中解救出来。

    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大家也许还会赞美你稳重;如果你说个不停,不但不会表现出你期望的睿智,反而会令人感觉到浮躁。倘若你滔滔不绝了很久,表达的内容却无非是抱怨和牢骚,那就更不够明智了。

    所以,在思想上给自己一个过滤器吧,当你想要抱怨时,请让自己沉默几分钟,让你的话语先穿越抱怨的过滤器。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谨慎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驱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牢骚。

    法国有句谚语,雄辩如银,沉默是金。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沉默确实胜于雄辩,当然更胜过那些毫无价值的抱怨的话语。在这一点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可谓众人的表率。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得手后,尽管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在一些美国议员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议员反对美国向日本宣战。

    当时罗斯福已经将局势分析得十分明朗,他明白如果不趁日军立足未稳时发动战争,等到日军发展起来战争会变得更加艰巨。同时,他也明白那些持反对态度的人的想法。“一战”中,美国在最后阶段才参战,战争没有在本土进行,但最后美国却因“一战”而大发其财。所以,现在美国一旦参战,国内经济必受影响,而且战争的胜负很难预料。如果战事对美国不利,到时如何收场?

    罗斯福明白这些人的忧虑,但他以政治家的眼光觉察出这些担忧是毫无必要的,所以他决定:美国必须参战。但是议员们观点的分歧令他苦恼,他有时候心中会生出几分厌烦的情绪,忍不住想要抱怨。

    在一次会议上,当大家为战还是不战而争论不休时,罗斯福突然要站起来,因为他双腿残疾,所以平常总以车代步。当他挣扎着要从车上站起来时,两名白宫的侍从慌忙上前想帮他一把,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斯福愤怒地将他们推开。

    于是,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罗斯福摇摇晃晃地挣扎着,从椅子上缓缓地站了起来。然后他满脸痛苦却倔犟地坚持站着,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人,一言不发。

    所有在电视机前看到这一画面的美国民众都被感动了。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于是,在全国民众意愿的推动下,国会很快作出决议:对日宣战。

    罗斯福说服了那些原本反对参战的人,他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也没有苦口婆心地进行规劝。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妥协,而是以一位领导人的姿态,成功地将局势引导到他所希望的方向。这不正是沉默的力量吗?

    所以,沉默往往比抱怨更有建设性。抱怨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不想把抱怨的话说出口,那么就请沉默,让自己暂停一下,调整一下呼吸,就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说话时更加小心地选择词语,也更加仔细地斟酌自己将要表达的观点是否合适。

    说话之前,不如深呼吸,而不要穷抱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