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缩小自我便得安宁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9课 缩小自我便得安宁(第 3/4 页)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告诉我们:“没有足够可用的资源,只有贫乏限制和不足。”这种想法令人觉得自己和别人总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幸福是一个定数,不是在你手里就是在他手里,你必须和别人竞争。而事实真相是有用之不竭的资源,有无穷的创意,有无尽的动力,有无限的爱,有无尽的欢乐……这个正是秘密法则的优美之处,它告诉人们无需感到不安和危险,人们不需要提防他人,而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进步,这才是我们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曾有很长时间,人们因为担心煤用尽而感到绝望。但是后来我们又找到了新的替代能源——风能、水能,现在还有核能,这些能源比煤炭更加清洁、持久。如果有人告诉你人类将会因为资源耗竭而灭亡,那一定是在耸人听闻。
另外,分析一下我们感到很紧张的原因,担心自己喜欢的东西被人抢走,担心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一天会用尽。但是想一想,真的是所有的人都在觊觎你喜欢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辆宝马轿车,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心目中的王子或公主,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你看上的衣服。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个世界是包罗万象的,我们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
基督教和佛教都许诺为人们找一个理想的净土,在那里有人们期待的一切快乐,同时避免了人们恐惧和烦恼的种种痛苦。正是为了这个彼岸的幸福,他们乐于在此生行善或者忍受。但斯多亚派哲学不同,它没有任何关于“彼岸”或“来生”的承诺,只是在自我德性的修养和提升中得到满足,对于斯多亚派哲学的学者来说,即使所有别人都不相信他们是过着一种简朴、谦虚和满足的生活,他们也绝不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感到愤怒,也不偏离那引导生命的终结的这条道路,他们循此而达到纯粹、宁静的境界,并没有任何强迫地完全安心于人的命运。
确实,如果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德行,这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和长久的名声,也不期待这能够为他带来某些现实的利益,他只是对于自己品德高尚这一点而感到满足,感到不需要其他东西来填充自己的人生,那么他也一定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一个灯塔守护人在一座孤岛上生活了将近40年。当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时,就随着伯父来到了这座孤岛。白天,叔侄两人出海捕鱼;晚上,就燃起篝火,为过往的轮船引航。
20年后,伯父死了,他就一个人守护着孤岛上的灯塔。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一艘客轮在灯塔的指引下,安全地停泊在孤岛避风处的港湾。船长上岸后,万分感激地对守塔人说:“如果没有这座灯塔的指引,我这艘客船,还有满船的乘客,早就葬身海底了。作为感谢,我要带你离开这个地方,并且每月至少给你2500美元的薪水。”
守塔人笑着摇摇头。
船长大惑不解:“难道你不想过安逸的生活吗?”
守塔人平静地说:“想!但是这里就是我的岗位。10年前遭遇风暴的船长和你一样,答应给我3000美元的薪水。可是假如我当时真的答应他离开了这里,后来的那些船只,包括你的客船,今天还能获救吗?”
船长如梦方醒,激动而又惭愧地拥抱守塔人。
丝毫不注意过去,不担忧未来,而仅仅使自己的现在符合理想。不管外部缠绕的事物旋涡是如何旋转,坚持去做正当的事、接受发生的事。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像一个沉思者一样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不断检讨和改过,为这个世界呈现一个更加优秀的你,这就是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134.谈论美好的事物,你就生活在美好之中
让自己觉得幸福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是的。因为人的脑袋有一种自动的筛选功能,当岁月过去,我们往往只会记得那些令我们感动和高兴的场景,尤其是当有人开始愉快地回忆过去曾经经历的故事时,大家会想到很多开心的事来补充。
有一本书叫做《回忆我们艰难的过去》,作者回忆了一个物资贫乏、缺少娱乐、没有任何现代的交通设备的年代,但他充满了愉快和感恩之心。后来有雪片般的回信飞向他,和他一起回忆那段过去:
“那时,吃五分钱的冰棍可以幸福一个下午,从年长的孩子那里赢回两个包子,可以酷一个星期;那时,特希望生病,因为可以吃到好吃的山楂罐头和苏打饼干;那时,特别喜欢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后座上去钓鱼,然后一个劲地往河里扔石子,最后换来爸爸的一顿责骂;那时,天总是很蓝,空气也很新鲜,厂区外边的小河里有捞不完的小鱼和小虾……”
在大家共同的回忆中,那段过去好像只有快乐,只有美好的瞬间。
相信,如果作者是一种忏悔、抱怨的口气去回忆的,可能引发的又是另一种共鸣。
有一个美国记者约翰被派往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采访,临走的时候,主编告诉他要在异国待三年,并且尽量客观地报道在那个国家发生的一切。
美国小伙子来到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国家,但几乎没有认识什么新朋友。有一天,美国总部的编辑给他打电话,问他都在忙什么,他说:“你可以去我的空间看看,那上面都是我在这边的收获。”
编辑从记者的空间里看到的都是有关这个国家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社会潜在的危险、民族矛盾等的感悟。而后给他留言:
“亲爱的约翰,你所写的每一篇文章我都看了,我完全相信这些都是你冒着危险采集到的信息。为此,我向你表示敬意。但我要说,在这个发展的国家里,难道没有一件值得你停下来欣赏的事情吗?据我所知,这个国家中绝大部分的人们还是生活在希望和幸福当中的。你是否应该关注一下人们正在经历的好的一面,这也是我们需要看到的。”
“而且,作为朋友,我要劝告你,多往好的方面看看,这样也是在善待你自己。”
“多往好的方面看看,这样也是在善待你自己。”编辑的劝告很智慧,记者有责任去报道社会上不公正的一面,同时也有责任去反映正在改变的事情。何况总是把目光放在不好的事情上,你的生活也不会快乐。
有一种人,和他生活在一起就是一种痛苦:要么整天默不作声,要么就只会说让人难受的话,弄得氛围尴尬。本来朋友们玩得很开心,他的话就能迅速“降温”;在别人看来很令人感动的比赛结果,在他的眼里必然是有黑幕和潜规则的。这些人往往不是穷人,就是显贵:穷人觉得本身应当抱怨,所以他们抱怨;显贵们觉得自身说的话应当烘托本身的位置,所以他们也抱怨。这样做究竟害了谁:还是他们自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