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十二章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 2/4 页)
头发已经雪白的莫姓老人已经在这小楼前方平台上洒扫,看到林夕下来,便对林夕颔首,执长者礼,道:“那三千银两,我已捐了出去,用于镇上学堂。”
林夕回礼道:“将来那些从这里走出的读书人,必定会铭记老先生的恩德。”
“我已经老了,而且年少时读书也不出色,连些许功名都没有获得,一无所成,唯有经商,老年连经商都不成,全仰赖大人,将来就算留下些虚名,那也是拜大人所赐。”老人摇了摇头,似是羞于再谈什么,只顾洒扫。
虽然昨日交谈得不多,但林夕却是从这名老人身上看到了这个世界真正读书人的迂腐和执拗,而这名老人也从林夕的眼中看到了淡泊和他所觉得足够入住松竹楼的风骨。
所以今日听到老人方才的言语和见到此时的言行,林夕也没有什么意外,微微一笑之后,便告辞出楼。
小楼门口廊坊外,汪不平已经早起在制伞。
挥了挥手让汪不平继续忙着,不要多礼之后,林夕看到汪不平手中的这一柄竹伞已经完成了骨架,开始在糊伞面。
因为这个世界的油纸伞对于当时在鹿林镇的林夕来说也算新奇,而且这东港镇和边上两个镇虽然没有制伞的,但林夕之前所在的鹿林镇上却是有一家专门制伞的“若水堂”有些名气,林夕也好奇的看过两个下午,知道些其中的工序。
所以此刻只是看了一眼,林夕就有些好奇,忍不住道:“汪兄,你这柄伞可好像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你这伞都不用‘刮青’的么?”
“想不到林大人对着制伞都有些研究。”汪不平有些惊讶的看了林夕一眼,却又微笑道:“这柄伞说好是给你的,当然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
“一般的竹子需要把那一层青蔑刮掉才好加工,但这是青祁山特有的青玉竹,十分奇特,泡水之后,竹质会比较柔嫩,容易切割,好做手脚,但曝晒脱水之后,我再用桐油浸过数天锁住,却是再也不可能有水沁入,竹质会极其坚韧,一般的利刃都很难切得动,以前军中甚至以这竹子制成青玉甲,但因为这种竹子生长极其缓慢,后来彻底灭绝了,只能作罢。我家中倒是收藏了少量。”汪不平看着好奇的林夕,点了点伞骨,道:“你看,这竹质从内到外都是青色的,不像普通的竹质,内里是白色的。等这几日天气晴好,我彻底曝晒干了之后,竹质便会像青玉一般好看了。”
林夕看去,果然竹子表皮和内里都是一样的青色,顿时有些惊羡,道:“这柄伞可是太过贵重了一些吧?”
汪不平看了林夕一眼,正色道:“大人您的心,才是这东港镇上最贵重的伞。”
“那就多谢汪兄了。”林夕好奇的看着汪不平手中的这伞骨,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眉头微微一跳,问道:“汪兄,我看你这伞柄足够长,不知能否加工成中通,索性当成剑鞘一般,在里面置柄长剑?”
汪不平微微一怔,明白过来林夕的用意一般,点了点头,道:“这自然可以。”
“那就多谢了。”
林夕欣喜的一笑,也不再多说,对着汪不平拱了拱手,告辞离开,朝着西边江边而行。
在离开青鸾学院前夕,徐生沫就直接用血的教训让他记住该小心的时候还是要小心,平日里带柄魂兵长剑当然有些招摇,在这东港镇多雨的时节如果能藏在伞中,自然是又方便又安全,而且还会让万一可能出现的对手在动手前就直接从兵刃上面就看出他的一些底细。
…….
天色已然大亮,东港镇上各巷之中的行人已经很多。
林夕今日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位于镇西边江岸旁的三市之一的鱼市。
这东港临近几个镇平日的主菜便大多都是鱼,而林夕此刻去鱼市倒不是想要去见识一下管鱼市的许胖子。对于他而言,不管这些人有多蛮横,只要不犯事,便都和他无关。他去这鱼市,还是为了修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