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震怒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92章 震怒(第 2/4 页)
董和肃然道:“开科取士,的确能筛选人才。可是士人的品行,却无法考核。朝廷的人才,的确要有能力,但品行也很重要。一个品行不端的人,放在地方上为官,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这,是决不允许发生的。”
“老夫认为征辟、举孝廉,还是应该进行,不能直接就一竿子打翻了。征辟、举孝廉和开科取士,同时进行,两者也不冲突,这是老夫的建议,请殿下三思。”
此话一出,大厅中气氛顿时变化,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再无先前的轻松。
征辟、举孝廉,是汉朝实施的制度。到了袁尚这里,袁尚根本不怎么在意,更喜欢开科举。
所以,才有开科取士。
明眼人都知道,袁尚是反对举孝廉的,才弄出这么个开科取士来。
如今董和,却是要恢复。
当然,董和的提议,是两者并行,都是能选拔人才。一些名士看在眼中,眼中的神色有着探寻。因为征辟、举孝廉等制度的废除,对他们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
他们是名士,拥有者话语权,甚至可以举荐人。
如今,没了这个机会。
只是没有人愿意反对袁尚,现在董和站出来,这就是试探。
袁尚审视着眼前的董和,他心思转动,思考着这一缘由,征辟、举孝廉等制度,是一部分人的利益。
董和代表了这些人。
当然,董和也不是要反对开科取士,只是希望还保留一点。只是袁尚要改革,就改革彻底。征辟、举孝廉就是人情关系制度,要选拔人才,难度太大。
必须要淘汰。
留着,那就给人钻空子。
袁尚有了决定,他直接道:“董公,关于人的秉性,本王一向认为人性本恶,人性中有贪欲。战国时,荀子提出的这一论调,本王很是赞同。”
“人的品行,除了极少数人外,如家师以及在座诸公这样品行高洁的人,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存着恶念的,都是存着贪念的。只是,在于这恶念和贪念,是否被释放出来,是否被压制?”
“士人秉政,掌握大权后,所谓的品行,所谓的德操,经不起考验。要压制人的恶念和贪念,也不是靠个人的情操,而是靠朝廷设立的律法,靠设立的法纪。”
“这才能保证最低的底线。”
“大汉朝至今,推行举孝廉等制度到如今,天下崩坏,官员贪污受贿,导致民不聊生。”
“这是举孝廉的结果。”
“也是征辟的结果。”
“举孝廉、征辟上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吗?品行真正高洁吗?道德真正高尚吗?”
“依我看,不尽然。”
“如果举孝廉能起到作用,能考核人的品德。天下间,就不至于动荡至此,糜烂至此。”
袁尚的话,实际上是有些混淆概念。
可是,他必须这么说。
举孝廉、征辟制度,必须废除,他不会给这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有可操作的空间。未来的士人,只要在袁尚的治下,甭管你出身如何,甭管你能力如何,都得按照袁尚的规矩来。
所以,都得参加科举考试。
唯有科举考试,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所谓征辟、举孝廉,有着极大的限制性。这一制度发展到极致,便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度,是看祖宗,看家族履历,大家族一直是大家族,掌权的家族生下来就掌权。至于底层的寒门,你连中三品都达不到,想升迁根本不可能。
这样的一个制度,从一开始时,倒也是不错,到最终便是一潭死水。
在九品中正制初期时,因为各大门阀世家的掌门人都有能力。这些初代的人经历了战火,不论是治理朝政的能力,还是应变能力,亦或是打仗的能力,都是极强的。
随着一代一代的发展,阶层彻底固化后,这些上三品的门阀世家,家族子弟一样开始腐化衰败,能力开始衰弱,再也没有能扛起大旗的人。
偏偏上三品的门阀世家,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这一阶层没了活力,一遇到山陵崩,便彻底崩塌。
为什么科举制度,能传承千年,是科举制度的根本,使得有人源源不断能上升。
这是阶层流动的好处。
董和脸色发黑,他皱起眉头,道:“殿下的话,是否有些绝对了呢?举孝廉、征辟上来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道德未必高尚,科举的人才,更是无法衡量啊。因为举孝廉,好歹知道这个人,知道他平日里的言行。科举制度产生的人才,却是难以评估啊。”
大厅中,安静无比。
静谧下的环境,仿佛一根针落下,都能够听得见。
所有人都等着袁尚继续的回答。
董和针锋相对,下一步,就要看袁尚是否退让,或者说,要看袁尚能否挡住。
袁尚轻笑道:“董公,你依旧没有明白。刚才本王就说得很清楚,科举选拔的人才,本王不需要考虑他表现出来的德行如何。因为,没有太多的必要去琢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