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用心良苦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九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 1/2 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用心
(ps:纠正一下,有读者指出,前文有两个错误,第一,橡木板没有英尺的说法,只有英寸。第二,包铁皮不成立,只能是铜,)
“所有理事,原则上都有机会,得到新的生产工艺的技术支持。”这话给打击带来的冲击简直就是海啸山崩一般。苏州张家与登州联合商号合作的纺织厂和丝绸厂,凭什么能在市场上立足?很简单,价格低,质量高,颜色花样多。这三个因素,都跟生产工艺有关。机器生产的棉布和丝绸,在价格上有绝对的优势,质量上未必能胜出多少,但是所有布匹和丝绸的质量几乎是一致的,不存在好坏差别太明显的时候,再有一个就是染布的技术了,这一点上其他商户简直就没任何竞争余地,搞不来现代的工艺,搞一些近代的工艺一点,就像《大染坊》里头那种半手工作坊的工艺,在明朝实现难度不大。
之前的条件不过是开胃菜,这个条件才主菜,正餐端上来了。实际上崔新也好,周、叶两女也好,对这个条件都不支持。不过是陈燮决定的,她们没有反驳的余地。尤其是周秀英,代表沈家出席这个会议,沈家不过是剩下一口气,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谋求今后的活路。陈燮就算是放过了沈家,在叶纤云的大工业生产面前,沈家也没多少竞争余地了。这个技术上的支持,沈家也很想得到。经过周秀英的努力。沈家内部也做出了妥协,丝织这一块交给周秀英去打理,其余的权利她都放弃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指望陈燮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后半生全在这上面了。周秀英和沈家谈的条件,就是接过这一摊子,让沈家写休书。这一摊子看上去很大,实际上早就在负债经营了,背的债务也不小的。不然沈家怎么会放手。
会议还在继续,陈燮看看下面商户的反应。就知道事情妥了。来的都不是傻子。没有人能抗拒这种诱惑。至于为何送出技术,陈燮没有跟大家解释。他也不需要解释,也没法子解释。总不能告诉其他人,我要培育一个新的阶级出来吧?自秦一来的中国。帝王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君主集权。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根深蒂固。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简单的改革就能推翻的,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自发的去改变一些东西。而且这个群体本身,还得具有强大的实力,没有实力谁他妈的鸟你。培育一个群体的同时,培育这个民族对外的眼光,而不是始终盯着国内那一亩三分地,动不动就天朝上国挂在嘴边上。
陈燮很放心的下楼,从后门离开了。带着三个近卫,在新区空旷的街道上漫步。这个新区的位置,应该就是旧上海的浦西一带。在这个地方从无到有的建设一个新城市,做这个事情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有一种使命感。华亭本地的商人,已经闻风而动,未来这个地方,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对外的贸易。船舶司的存在,注定了这个新区的繁荣。江南商人对利益的嗅觉,根本就不用别人来指点。只要传出开海的消息,这一片低价就能涨十倍。当初用白菜价买下这一大片土地的陈燮,本钱早就回来了。
整个新区,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工地,码头上工人在忙碌,街道两边的门面房早就销售一空,就等着交房进入,开张做买卖。江南既然开了海,今后苏浙两地的丝绸,陈燮就不打算往大员运了,在那边交易肯定不如让欧洲人自己来新区这边交易。理由很简单,大明需要了解世界,关上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算有人还想这么继续下去,也得问陈燮答应不答应。工商业繁华的江南,未来将是大明的标杆。而华亭这个地方,今后就是大明对外的一个重要窗户。大员那个地方,怎么看都没法取得在华亭这里的效果。
“荷兰人提出交赎金么?”陈燮登上辽东号的时候,见到了匆匆赶来的恭撒录。走这一趟,不是单纯来的送战报,还有下一步的行动需要陈燮的知识。
“是的阁下,按照惯例,他们有权赎回自己。当然,这是贵族之间的事情。您是一个贵族,卑职以为,您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揆一和普特曼斯,都愿意以五千个紧闭的价格,把自己赎回去。”恭撒录恭敬的回答,他说的也是实际情况。欧洲那边,确实有这个传统。至于是不是贵族,这个事情陈燮不清楚,恭撒录也说不明白。
“军官一万个金币,士兵五百个金币。拿不出这笔赎金也没问题,在煤矿挖一辈子的煤还账好了。对了,根据你们的了解,如果我们的价格太高,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是否会进行报复?”陈燮对此很不伤心,这笔赎金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不放狮子大开口,看看荷兰人的反应。由此来做出一个判断,远东的荷兰人的实力如何。
恭撒录摇摇头:“不太可能,荷兰人在远东的实力并不强,就算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商战船倾巢而出,也不可能获得胜利。而且这样做的代价太大,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荷兰人应该会寻求一个和解的机会。”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