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第 1/ 页)

    张胜北住在福来客栈,他和同乡士子一起喝酒庆祝。
    科举结束,他就辞去书局的工作。
    他进士科成绩不清楚,毕竟不知道考官的批卷细则。
    副科的数科和法科,答案已经公布,经常他打听其他人,他的成绩至少是前十名。
    他保底也是一名八品的官员,  即将进入官场,不需要那份工作。
    正好同乡士子李生云联络同乡的士子。
    他们这些蓉城寒门子弟就聚集在一起。
    张胜北本来不想和人聚会,他不太适应这环境。
    但李生云说他有内幕消息,张胜北为了不错过机会,答应李生云的聚会。
    “大家今天少喝点,我得到的消息,今天就是放榜的日子。
    我李生云这次肯定能考中,我法科和工科都能中榜。
    大家放心,  今后我高升后,  肯定会提携大家。”
    李生云傲气十足,他们家可以搭上了大人物。
    知道一些公开但很隐蔽的消息。
    他老爹就凭借养鸽子发家了,之前给蜀王养鸽子,现在给秦王养鸽子。
    这次科举,他老爹给他一千两银币,让他多结交朋友。
    张胜北默默的喝着酒,他没有说话。
    李生云除了爱吹嘘,也没有其他毛病,他的消息,真的很灵通。
    “放榜了,放榜了,今天中午十二点,贡院门前正式放榜。”
    巡捕们敲着锣,按照固定的巡逻路线,  传递这个消息。
    一声放榜了,客栈内的士子都没有心思喝酒。
    他们整理好衣衫,结伴而行,  急忙赶去贡院。
    李生云豪气地说道:“我已经雇好骡车,大家跟着一起坐车走。
    能第一时间,看到自己有没有中榜。”
    众人急忙登上李生云的骡车。
    李生云在车上继续吹嘘。
    “我法科考的最好,我通过关系打听好了。
    都察院的要求最高,想要进入都察院,成为七品以上的监察御史。
    不只是要求考中进士,同时还要求法科必须要前三十名。
    哪怕前三十名之中,没有人去都察院。
    这个名次,也不会向后延。
    大理寺要求不高,前八十名就能进去,当一名大理寺副卿,协助大理寺卿判案。
    刑部考中就能进,没有特别的要求。
    进士没考中,都是八品之下的小官,这个看似没有名次要求。
    但实际上,副科排名非常重要。
    有些岗位,一年就能升迁,有些岗位,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升迁。
    考没考中进士,  这真是太重要了。
    七品和八品,别看,  只有一品的差距。
    普通官职从八品晋升到七品,至少也要熬两三年,等待提拔的机会。
    这还是上面有人晋升,有缺空出来。”
    张胜北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李生云的讲述。
    他感觉秦王在不断加强副科的重要性,削弱进士科的地位。
    这次举行第一次科举,迹象还不算明显。
    但从各种公布出来的政策,是向着这个趋势前进。
    有人忍不住,开口询问道:“云兄,你的消息灵通,知不知道这次科举考试,一共录取多少名进士。
    如果还像大明一样,每次在四川录取十几名进士,我们这种人完全没有机会。”
    李生云竖起两根手指。
    “一共录取进士二百名,副科每科录取同进士二百名。
    我听说有人,一个人登上好几個副科榜单,实在是太厉害了。
    哪怕是这样,我们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少半人都能当官。
    这个比例太高了,要不是秦王府现在缺人,哪有这么好的机会。”
    “这么多进士,我们四川人这次赚大了。
    之前在大明,一届科举十几名进士。
    这还是西南最强的省份,云贵那里更惨,每次只有一两个人。
    我们四川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好事情轮不到我们,加税加赋等坏事,每一次都不落下。”
    有四川士子担忧的说道:“你们说秦王会不会像大明一样,每一个省份进士有定额。
    我就怕汉中人少,却能占一半的进士名额。
    我们还要和宝鸡府一起,一起争抢剩下的名额。”
    不知道是外面寒风吹进车内,还是这句话太冷,车内的所有人都打了一个寒颤。
    张胜北有些犹豫的说道:“不能吧!秦王也要注意四川士子的情绪。
    四川士子占据九成,考中进士占八成,那是有人学艺不精。
    考中进士只占五成,四川士子难道就是后娘养的。”
    李生云借着酒意说道:“真要出现这种情况。
    我相信肯定有一大批四川士子,去秦王府请愿,让秦王给我们主持公道。
    我们四川人,从来不缺血性。”
    他的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认可。
    正在这时,车夫大喊了一声。
    “各位公子,贡院到了。”
    李生云哈哈一笑。
    “我们快去贡院,第一时间了解是否中榜了。”
    他们一行人下车,看到贡院这里已经有许多人。
    不只是士子,陪同士子的家人更多。
    消息灵通的士子,很早就在这里等着。
    除了少数几个胸有成竹的人,大部分士子都面带焦急之手。
    他们在这里聊着天,讨论着没有考中。
    如果落榜,但副科上榜,准备回家备考,还是去就任。
    王仲策穿着一身大红袍,在众多监考官的簇拥下,打开了贡院的大门。
    两名配着步枪的巡捕,拿着黄布制成的榜单,走出了贡院。
    一大队巡捕,从贡院走出来,把士子们隔开,维持贡院门前的秩序。
    巡捕们看到贡院门前秩序稳定,他们把榜单贴在贡院的墙边,用他们洪亮的嗓音,念着中榜的人。
    他们首先念,进士榜的人员。
    “第二百名,四川蓉城人李生云。”
    李生云听到他的名字,直接蹦了起来。
    他大吼道:“大家都听到了吗?我中了,我高中了。
    这几天我可是没有吹嘘,我真的高中了。”
    张胜北看着这个兴奋的同乡。
    他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但能考中成为进士,起点也比很多人要高。
    除了榜单前三名,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第二百名和第四名,没有太大的差别。
    众多士子看到李生云兴奋的样子。
    他们非常羡慕,考中的如果是自己,那该多好啊。
    莫雨庭和林文静一起,等待着榜单的信息。
    这都念到第一百五十名,还没有他的名字。
    莫雨庭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名列前茅。
    在没有他的名字,那就是落榜了。
    “第一百四十九名,四川建昌人,莫雨庭。”
    莫雨庭站在队伍的后方,旁边有巡捕站岗,接力传递消息。
    他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
    “林兄,我上榜了,我真的中了。”
    莫雨庭哈哈大笑起来,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开心。
    他们家世代武人出身,到他这一代,总算有一些文采。
    因为军户出身,考科举一直被歧视,根本考不中。
    他爷爷投降了秦王,在家族的安排下,他才能来汉中参加科举。
    因为是降将,爷爷把大部分钱财都分给昔日的部下,让他们回家安心养老。
    家族正是钱财紧缺的时刻,还有人想让他继承爷爷的事业,继续当一名武人。
    这次他能来汉中,也是很不容易。
    考不中,他就只能接受家族安排的命运。
    没想到运气大爆发,自己写的文章,符合考官的口味,直接考中了。
    考中进士就能担任七品以上的官员。
    七品那可是知县,做出成绩就能升到知府,甚至能一路升到巡抚。
    “第一百四十五名,云南昆明人,周阳。”
    “第一百是四十四名,贵州贵阳人,张元硕。”
    ……
    “第二十七名,河南开封人,马开恒。”
    “王兄,不只是秦王府统治的地区,还有好多大明的读书人,也来参加秦王举办的科举。”
    王林江丝毫不意外,笑着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占多数。
    大部分人都本事平平,但这其中真有很多人才被埋没。
    大明江南读书人水平是远超西南地区。
    但云贵地区,三年只有一两个进士,肯定有很多人被埋没。
    大明无法给予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些人看到秦王有做天下的机会,一定会来参加科举。”
    王林江知道现在来的人还非常少,等到秦王苏河彻底稳定,大明都无可奈何之后。
    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来到汉中参加科举。
    张祐堂带着嫡子等待榜单的公布,他希望儿子能考中进士。
    弟弟现在已经是教育部尚书。
    张家这种家族,一向是哪支能力强,哪支就是家主。
    自己儿子考不中进士,他们这支主脉,只能微笑着把家主拱手送人,变成支脉。
    他们传承几百年的家族,评判主脉支脉,不是只看一代的强盛。
    一般要看三代人,才能决定家主的归宿。
    “第二十六名,汉中人张祈年。”
    “爹,我高中了。
    我中进士了,我真的考中了。”
    张祈年这段时间压力极大,他们这一脉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在他身上。
    这么沉重的压力,几乎要把他压垮了。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发挥有些失常,还好高中了。
    张祐堂露出久违的笑脸,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祈年,你要记住,咱们家不缺钱,只凭这一点,你就比很多人有优势。
    贪官一般都是贪钱或是贪权,我会让你叔父,运作你到艰苦的地方。
    先磨砺几年,把你的性质磨平。
    你经受住官场的考验,之后就有一路高升的资本。”
    知子莫若父,张祐堂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太过锋芒毕露,一点都不合群。
    他在科举之后,特意找到弟弟,如果他儿子高中。
    他弟弟就运作,把儿子调到安全又艰辛的地方。
    好地方争抢的人很多,偏远穷苦的地区,没有人抢。
    希望儿子能理解他的苦心,工作几年性子磨平了,不要那么锋芒毕露。
    他今后在官场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名,四川蓉城人,张胜北。”
    “张兄,恭喜你了,没想到你竟然是榜眼。”
    李生云高中之后,他身边这些人,又有两个高中。
    他觉得低调又有才华的张胜北也会高中,却一直没有传来消息。
    李生云开始还以为,自己感觉错了。
    他没想到,张胜北这么有才华,竟然能取得第三名这个好成绩。
    张胜北看到大家的恭喜声,他抱了抱拳,谦虚的说道:“大家同喜同喜。
    我也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
    没上榜的人也不要沮丧,副科成绩还没有公布,大家还有机会做官。”
    “第二名,四川蓉城人,王林江。”
    王林江双臂抱在胸前,淡定自若的等待放榜结果。
    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只要科举没有舞弊,必然会名列前茅。
    第二名的成绩,这也符合王林江的预期。
    他也通过这次科举,向所有看低他的人证明。
    自己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大明朝拒绝接纳他这个大才子。
    他会用更好的表现,证明给世人看,他会是留名清史的大才,而不是一位庸才。
    “第一名,汉中人,林文静。”
    莫雨庭听到这个消息,他蹦的老高,惊喜的说道:“林兄,你高中状元了。”
    他看着林文静一脸平静的样子,很诧异的问道:“林兄,你高中状元,怎么看上去不开心。”
    林文静淡定的说道:“我精心准备了这么久,连状元都拿不下,那不是证明我太无能了。
    中状元不难,只要没有科考舞弊,我早就应该是状元。”
    林文静有这个自信和底气,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平时看看报纸,多读读秦王府的政策。
    考试看到这些题目,林文静就知道,秦王想要什么答案。
    巡捕们念完进士榜,他们又念着副科的成绩。
    众多士子对于副科成绩,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
    没有考中进士,起步就要比同龄人晚几年。
    略有资产又觉得自己有才华,只是发挥不好的人,准备明年再参加科举。
    觉得这次科举,已经是他较高的水平。
    对于八品官,他们也比较满意。
    这种人才关注副榜的成绩。
    王仲策走了出来,面带笑意对着众多士子说道:
    “无论是进士还是同进士,进士们请跟我进入贡院。”
    莫雨庭好奇地向林文静问道:“林兄,伱那么厉害。
    能猜出来,现在进入贡院,这是在做什么吗?”
    林文静摇了摇头,道:“这个没有一点迹象,我是察觉不出来。
    我们跟着走过去,等一会儿就知道了。”
    很多士子,都在讨论这个情况。
    他们不知道,贡院之中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李生云对着张胜北抱了抱拳,询问道:“张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报你是第三名,没有探花这个称呼。
    大明朝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亲自点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说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发奇想,也想对我们进行考察。
    这是一种变相的殿试,能被秦王看中,我们就飞黄腾达了。
    接下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影响秦王殿下对我们的观感。”
    所有人都走进贡院,在王仲策等监考官的协调下,按照进士和各科同进士。
    分成几个队伍,根据成绩排成了几排。
    旁边还有礼仪队和面容严肃的警卫。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说道:“我们这是要面见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没有这个排场,要见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
    苏河在屋内,透过玻璃,看着正在排队的士子。
    这些中榜的士子,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试卷,交给专业的考官评判。
    进士榜的试卷,考官评判之后,由苏河确定名次。
    进士榜前几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被儒家理学束缚,不是那种只知争权夺利的腐儒。
    苏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论题,决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才能,决定他们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帜鲜明与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苏河不会让一些三心两意的人,通过他举办的科举成为进士。
    科举选官,是为了安稳地方,安抚读书人。
    科举第一名林文静,表现的最为全才,他不只是进士榜,各个副科成绩也都是前三。
    科举第二名王林江,思想最成熟,提出的政策也最稳健,他比较适合担当主官。
    科举第三名张胜北,表现出对贪官的愤恨,提出很多整顿吏治的想法。
    苏河认为他比较适合进入都察院。
    无论他本心如此,还是装成这个样子,进入都察院都比较合适。
    这届科举,这三个人才最为突出。
    其他入榜的人,经过培训之后,治理一个县完全没有问题。
    苏河带领王仲策等人,走出屋内。
    林文静看到果然是秦王殿下接见他们。
    他最先反应过来,鞠躬致意道:“拜见秦王殿下。”
    其他人随之反应过来,同时鞠躬拜见秦王。
    苏河看到士子们鞠躬礼毕,他微笑着说道:“你们现在都是进士,是今后官场的中流砥柱。
    你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之前对于官场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就给你们授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
    我改制国子监,它主要用来培养预备官员。
    你们现在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学习为官之道,同时在汉中各个衙门实习。
    实习的过程,也是对你们的考验。
    两个月之后,根据国子监结业考试成绩和实习水平,对你们进行授官。”
    苏河接见这些中榜的士子,跟他们说明国子监的事情,他就离开贡院。
    监考官给每一名士子,发放国子监的入学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里面,有国子监的介绍和实习的要求。
    莫雨庭仔细阅读国子监入学通知书。
    他抓着头发哀嚎道:“我完了,我这次彻底完了。
    真的没想到,考中进士之后,还要重新学习。
    成绩好才能担当某一个县的知县或是留在中枢。
    成绩不好,只能去县里的某个衙门,担当属官。
    正七品和从七品的待遇,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最关键是实习要求,还与副科的成绩有关。
    这是双向选择,自己可以报名,各个衙门根据要求选择实习的士子。
    我这几科的成绩都不太好,只能挑选不要求副科成绩的衙门。
    我大概率要去都督府,这是武将聚集地。
    文官晋升上限不高,但这里要求真低。
    我也有与这些武将打交道的经验,都督府应该会适合我。”
    莫雨庭说完自己的情况,他看向林文静询问道:“林兄,你是状元,副科成绩也那么好。
    你准备选择哪一个衙门。”
    “我准备选择秘书处,这里的人要求才能全面,我比较合适。
    秘书处的官吏,长时间接触中枢核心事情。
    在秘书处锻炼一段时间,外放出去就是一名地方大员。
    我估计今后地方巡抚和六部尚书,秘书处出身的人,绝不在少数。”
    士子们拿着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都在与朋友讨论,要去哪一个衙门实习。
    ………………………………
    苏河和王仲策乘坐马车回秦王府。
    苏河语气轻松地说道:
    “科举终于结束,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应对大明朝的围剿。
    大明朝现在是拼尽全力,也要准备把我们剿灭。
    只要挺过这一次,大明朝就没有实力,再次集结重兵围剿我们。
    将会是我们逐步扩张的时期,攻守之势将会改变。”
    王仲策自信的说道:“秦王殿下,军事方面我不太懂,现在官府钱多粮足。
    只要军队不短时间崩溃,打持久战完全没有问题。”
    王仲策也不认为,大明朝能剿灭他们。
    他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杨鹤领兵围剿和攻打四川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现在秦王府的统治基本稳固,别说明军打不进来。
    哪怕明军突破大军防线,他们动员百姓也有一战之力。
    “秦王殿下,成立国子监,按照殿下的意思。
    不只是刚被录取的进士,今后官员升官,也需要重新加入国子监学习。”
    苏河点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道:
    “没错,不只是士子,其他官员升职也要重新学习。
    能当好一名知县,不意味着他能当好一名知府。
    必须要重新学习,考验合格之后,才会授予实职。
    军人晋升都要去军校重新学习,官员晋升也不例外。”
    苏河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这种办法还有利于反腐。
    某些官员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
    通过这种办法调离本地,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他们。
    官员来国子监学习的过程,也能派遣御史去调查他的情况。
    这能让贪官原形毕露,有利于吏治清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