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夏粮丰收种玉米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94章 夏粮丰收种玉米(第 1/ 页)

    4331年(崇祯七年),五月中旬。
    汉中府和陕西甘肃部分地区,陆续开启冬小麦收割工作。
    宝鸡府税务局大队长周骑牛,赶着一辆牛车,上面拉着最新出厂的多功能农用机械。
    他赶回益门县岳父家中,帮助岳父家里收割麦子。
    这是岳父拜托他,在府城买的机器。
    他是汉中府人,升任到宝鸡府税务局大队长,在这里成家。
    他岳父家里原先是一个小士绅家族,秦王苏河分地时。
    岳父没有敢反抗,但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土地,所有人都分家。
    连十几岁的女娃娃,都单独算一户分地。
    政策一直允许这么做,甚至是鼓励士绅这么做。
    岳父家是一个大家族,之前种地合起伙来一起种,收割也要合起伙来一起收割。
    现在有大量的工厂,在农忙时节争夺劳动力。
    岳父家族土地也分了几年,随着当地官府统治力加强,族长的权威也一年比一年弱。
    岳父家族现在的土地,都是各家负责各家。
    岳父家的劳力不多,又种着很多土地,只能通过机械完成。
    夏天正是多雨的时节,不快些收割,小麦被雨水浇了发芽,大半年的收成就会损失掉。
    周骑牛赶到岳父家里,他看着地里的麦子已经变成金黄色。
    这些麦穗儿很大的小麦,是科学院农业所专门研发的特种小麦。
    这种小麦的麦穗,要比普通小麦大很多。
    “骑牛来了,收割机终于到了,我们正式开始收割小麦。”
    黄礼看着自己的三女婿带着收割机赶来。
    他非常惊喜,有收割机就能快速收割小麦。
    现在想要雇人,都很难雇到人,壮劳力都在收割自己家的地。
    等自己家忙完了,他们才会当麦客,帮别人家收割徒弟。
    现在这天气变化无常,可不能耽搁农时。
    周骑牛听到岳父的询问,他笑着说道:“这是新出的多功能机器,我还要把它安装调试好。
    购买机器时,我专门学过怎么安装。”
    周骑牛立刻开始安装机器。
    安装收割机组件,这就是一个收割机。
    安装机械犁组件,它就是一个优秀的犁。
    安装播种机组件,它就是一个播种机。
    这种多功能农用机械,可以收割很多作物,只需要换上不同的刀片。
    周骑牛听说在汉中,有一种正在实验的机器,不需要牛或马,只需要蒸汽机,就能驱动这种机械。
    它的大小是牛拉机器的五六倍,这种机械太大又不好操作,一直都没有推广。
    周骑牛动作很麻利,他给收割机换上割小麦的刀片。
    他把相应组件安装好,把机器套在了牛的脖子上。
    下地试了试,可以快速收割小麦。
    “岳父,机器已经安装好,可以让它下地收割冬小麦了。”
    黄礼立刻叫来儿子黄平志,让他和姐夫学习使用收割机器。
    学会之后,赶着牛下地收割冬小麦。
    牛用力的拖着收割机在麦田中前进。
    收割机飞快的割着麦子,让麦子向两边倒去。
    后面有人立刻跟上,开始捆扎麦子。
    黄礼一边捆麦子,一边叹息道:“家族的地已经分下去,就没办法合起来。
    我二弟家的小崽子带头,只干自己家里的田,想要让他们收割其他田,必须要花钱雇他们。
    这些人还振振有词,他们去府里工厂打工,一个月能弄好几两银币。
    不能帮着家族打白工。
    你听听,这些人现在都猴精猴精。
    完全没有了家族大义,只顾自己的小家。
    我盘算购买机器,只需要五年时间,我就能回本。
    自己家的地收割完,我可以帮别人收麦子,收的钱比麦客更低一些。
    收割机速度非常快,可以让麦子尽快收割完,很多人为了提早收麦,他们会雇佣机器。”
    周骑牛听着岳父的生意经。
    他知道这种情况必然发生,随着经济独立,又有法律的约束。
    谁也不愿意被家族束缚,还要出力气帮家族打白工。
    他们花费了数天时间,收割完五百亩地的麦子。
    哪怕主要出力气的都是牛。
    他们还要捆麦子,把麦子拖到晒谷场上晾晒,每个人也累得够呛。
    周骑牛感慨的说道:“这是有机器,要不然我们这些人,绝对干不完。”
    他瘫坐在地上,吃着妻子递过来的肉包子。
    鸡肉馅的包子,没有猪肉馅的包子好吃,但也非常不错了。
    黄平志凑了过来,道:“姐夫,你帮我劝劝我爹。
    今年种完秋粮,我就要娶妻。
    现在结婚,都要三转一响,出不起彩礼,看中的姑娘就要黄了。
    我之前定亲的姑娘,人家不认这门亲事,攀上高枝,嫁给了其他人。
    这个姑娘再黄了,我就变成大龄青年,之后很难娶妻。
    我可不想找一个二婚带孩子,那就只能去实边,听说去实边就发老婆。”
    周骑牛拍了拍妻弟的肩膀,道:“对面是什么人家,竟然要三转一响。
    那可是城里大户人家,才能要三转一响。
    娶妻要门当户对,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娶大户人家的小姐,咱们也养不住。”
    周骑牛听过三转一响,这是现在最先进的机械,非常的昂贵,一般人家都买不起。
    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钟表,一响音乐盒。
    这四件东西下来,没有数百两银币,怎么可能解决。
    黄平志继续说道:“钱也不多,我仔细算算,攒了一些钱,现在只需要十五两银币。
    娶个媳妇,花费十五两银币,这根本不算多。”
    “只差十五两银币,什么三转一响,竟然会这么便宜。
    你小子这几年攒多少钱,我还不知道,怎么可能买得起三转一响。”
    周骑牛和妻弟正在聊天时。
    有人一嗓子,把所有人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黄老头,我魏大头来了。”
    哐当哐当的驴车响,驴车上面拖着一个机器。
    后面还跟着一排人。
    这是蒸汽机连着脱谷机。
    魏大头放下车,把驴从车上接下来,栓到一旁。
    旁边的锅炉搬下来,固定好脱谷机。
    魏大头点燃锅炉,蒸汽机很快运转起来,带动脱谷机高速转动。
    “黄老头,你家今年的小麦挺多。
    这些小麦交给我,只需要一天时间,天黑之前,我们就能把这些小麦都搞定。”
    魏大头带着农民,拿着捆好的小麦,把带麦穗的一头放进脱谷机中。
    脱谷机飞速转动的铁条,把麦穗上的麦粒全部打下来。
    脱谷机转动产生的风,直接把没灌浆的空壳小麦吹走。
    饱满的麦粒,随着脱谷机的筛动,全部灌到前方的麻袋里。
    黄礼看着一袋袋,在仓库里摞好的麦子,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雇用脱谷机需要花一些钱财,但它脱粒的速度非常快。
    小麦快速脱粒,才能入仓保存起来,不用担忧下雨。
    脱谷机连夜点着火把,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他们才把黄礼家的所有麦子弄完。
    “我失算了,你们今年小麦更多,没想到天黑才弄完。”
    魏大头这么说着,但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价钱是按一麻袋小麦,收取五枚铜币。
    小麦装的越多,他赚的钱就越多。
    黄礼笑着说道:“这是秦王府发的麦种,产量真的高。
    我之前种了二十多年地,就没见过产量这么高的麦种。”
    “这些麦种要留几斤明年种,那可就发达了。”魏大头建议道。
    黄礼大怒道:“你这个狗养的,竟然想要坑我。
    村东头的大板牙,他今年就是从汉中那里买了这种小麦,用作小麦种子。
    今年他种的小麦,很矮麦穗又小。
    他只够交税和贷田款,剩下不了多少钱。这就是投机取巧付出的代价。”
    黄礼通过这几年的观察,他很信任秦王府。
    购买种子时,乡公所已经明确说,这些种子不能留种。
    留种之后种出来的小麦,产量非常低,还总有人不信这个邪。
    黄礼很不高兴,他与魏大头结清钱款,都没有留他们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黄礼带着家人来到小麦田中。
    他看到四周的田地,都已经完成收割。
    他直接在麦田中,点了一把大火。
    现在天气非常干燥,收割机留下的麦茬,熊熊的燃烧起来。
    周骑牛看到这种景象,高兴的说道:“把秸秆烧干净,同时能把地里的虫卵,一把火都烧掉。
    留下的灰,还是很好的肥料。”
    秸秆烧完之后,周骑牛调整好耕地机。
    黄平志赶着牛下田耕地,他们在后面撒上农家肥。
    刚刚收割完的麦田,又开始进行翻耕,为种秋粮做准备。
    周骑牛在黄礼身边询问道:“岳父,秋粮你还准备种红薯吗?
    我听说秦王府又推出一种新作物,适合秋粮种植。
    它叫做玉米,听说产量比小麦要高,但比红薯低一些。
    它的收购的价格比红薯高多了。
    一百斤玉米,储粮局收购价是七百五十枚铜币。”
    “我听说过玉米,乡长还来村里推广过。
    村民们都非常犹豫,准备看一看,农场今年种玉米的产量。”
    黄礼听到玉米收购价更高,他就非常心动,已经计算好,只要玉米能达到宣传的产量,种玉米更加划算。
    黄平志翻耕完几亩地回来,回来让牛休息。
    “老爹,我们要相信秦王府,秦王没有试种过玉米,他也不敢向我们百姓推广玉米。
    玉米真药产量不足,我们农民还行,城里那群工人,可又要断粮了。
    秦王殿下,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那好,今年我们就种玉米。”
    黄礼听到儿子的话,他也非常认可,下定决心今年种玉米。
    他让儿子和三女婿,赶着牛车去县里购买玉米种子。
    黄平志趁机说道:“老爹,正好去县里,今年种玉米也能赚很多钱,你就把彩礼钱给我。
    买到三转一响,我就能娶妻了。”
    黄礼怎么可能耽搁儿子娶妻,他早把买彩礼的钱准备好。
    之前不给他,只是怕他自己自己进城买东西被骗了,现在有他姐夫帮助,黄礼才能放心给钱。
    黄平志高兴的拿到钱,他和周骑牛一起去县里买彩礼和玉米种子。
    周骑牛疑惑的问道:“什么是三转一响,只需要十五两银币就够了。”
    黄平志兴奋的说道:“姐夫,我们农村的三转一响和你们城里不同。
    三转是指牛车、缝纫机、手摇纺纱机,一响是指大黄牛。
    这其中最贵的就是缝纫机,它售价高达十五两银币。
    我这些年打工,其他彩礼都准备好。
    只是对方突然要一台缝纫机,差了十五两银币。
    还好这些彩礼,婚后都是我们小家庭使用,要不然真舍不得。”
    黄平志和周骑牛,买完彩礼取完种子。
    他们回到地边,土地已经翻耕完成。
    购买的农用机器,里面有播种玉米的配件。
    周骑牛看着说明书,就装配好了机器。
    他调整好播种机,开始在土地上种植玉米。
    ………………………………
    苏河看着各地的汇报,他最关心蝗灾问题。
    喷雾器加上除虫菊酯农药。
    现在的蝗虫一点抗药性都没有,稍微提纯,浓度不算高的除虫菊酯,灭杀了大量的蝗虫。
    蝗灾已经被彻底遏制住,他们又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灾害。
    王仲策端着一沓公文,一脸高兴的走过来。
    “秦王殿下,大喜事啊!
    这次夏粮大丰收,新的冬小麦种子大获成功。
    根据各地的汇报,夏粮平均增产百分之十五。
    精耕细作的土地,会增产更多。
    特别是官府管理的农场,验证化肥的使用效果。
    使用化肥之后,产量最少都增长百分之三十五。
    化肥的作用太大了。”
    苏河听到这个消息,他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化肥在农业上的作用极大。
    它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保证。
    华夏大地经过多年耕种,地里的腐殖质已经消耗殆尽,基本没有了肥力。
    没有化肥补充肥力,只靠农家肥,农作物产量不会太高。
    苏河翻看的资料,高兴的说道:“随着水库和水渠建设初具成效,精选种子和农家肥的使用。
    粮食产量照比之前两年,有了巨大提升。
    等到化肥普及,粮食产量还会增长的更多。
    内阁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夏粮入库和夏粮税收工作。
    受灾的地方,根据灾情不同,适当减免当地的税收。”
    苏河安排好夏粮入库和税收工作。
    他桌前有一个盘子,盘子上有很多黄色的窝窝头,它们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
    “这是玉米面制作的窝窝头。
    我为了留种子,之前都没敢吃玉米。
    这是玉米经过一轮扩种,储存的玉米种子已经足够。
    我才从李大江那里要过来一些。”
    王仲策对玉米有些了解,这是他哥从吕宋岛西班牙人那里,购买的作物。
    一斤玉米种子一两银币,以极高的代价,才打动了那些西夷人,把玉米运到澳门。
    苏河高兴的说道:“玉米产量很高,它还耐旱耐储存。
    玉米就是粮食,它各方面都远超红薯。”
    华夏的三大主粮,就是水稻、小麦、玉米。
    土豆千方百计想挤进主粮,它因为储存、淀粉含量等各种原因,接受度一直不高。
    玉米的土地适应性、提供的能量、它的耐储存性,都是粮食作物中顶级的存在。
    推广玉米能真正解决,华夏大地现在缺粮的情况。
    王仲策吃着窝窝头,他欣喜的说道:“秦王殿下,玉米的口感有些粗涩,但它的饱腹感很强。
    玉米和红薯一样不挑地,不争抢小麦和水稻的熟地。
    玉米抗旱,还能在山坡地种植。
    玉米生长时间还比较短,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作物。”
    苏河补充道:“经过试验,玉米可以完美取代红薯,在冬小麦种植之后,立刻补种玉米。
    就可以在入秋之后,收获大量粮食。”
    人吃太多红薯,会造成营养不良,它只能灾年应急,不能成为主粮。
    玉米完全没有这个担忧,一年四季吃玉米,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苏河强力推行下,以官营农场为主,开始在北方地区,大量种植玉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友们都在看

沧元图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4-19 04:16:12

最新:完结感言

伏天氏

作者:净无痕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8-09 12:49:49

最新:第2723章 成魔

大道朝天

作者:猫腻

分类:玄幻

更新:2020-08-21 20:31:55

最新:后记(窗外的湖)

元尊

作者:天蚕土豆

分类:玄幻

更新:2021-01-30 22:48:49

最新:完本感言

天下第九

作者:鹅是老五

分类:修真

更新:2021-02-21 15:01:24

最新:新书《弃宇宙》发布

三寸人间

作者:耳根

分类:修真

更新:2022-06-01 04:27:12

最新:新书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