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摆明态度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 摆明态度(第 1/ 页)
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摆明态度
大魏的百姓巴不得魏千秋死。
但昆仑长老就不一样了,在外人眼里,他们处处为族人考虑,为族人鞠躬尽瘁。
在昆仑人眼里,长老的形象是很正面的。
若是有朝一日,长老起了谋反之心,昆仑人都不会相信。
即便是有证据证明长老有谋逆之心,昆仑人指不定会为长老找理由为他们开罪。
如此得民心的长老,青龙可不好对付。
也亏得长老只是自视过高,有点摆谱罢了,并没有谋逆之心,否则的话,青龙不知要头疼成什么样子。
但青龙是萧权的患难之交,他有难处,萧权碰上了不能袖手旁观,他冷声道:“长老的言语间,无不透着对青龙太子的敬重,可实际上,又无不透着您的随心所欲。”
明明青龙是君主,七星是臣,君主之话,当臣子照做就是了,哪里来这么多废话?
这明显就是没把青龙放在眼里。
当然,大魏皇帝说的话,萧权也不一定都听,可萧权对大魏皇帝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与敬重的。
他有时候不听皇帝的,是萧权本性如此,不是他选择性地不听。
整个京都的人都知道,萧权生性桀骜不驯,连皇帝都不跪的。
在众人面前,萧权就是这么个形象。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以为常,觉得萧权就这样,没什么好奇怪的。
哪怕有人拿这些事说事,可皇帝本人都不在意,那些人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可长老不一样哟。
他们在族人面前,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好形象,可实际上,却主意大得很,连青龙的话都不听。
如此表里不一之行径,萧权觉得实为可耻。
以前他们没有当着萧权的面这般忤逆青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萧权也就作罢。
现在七星是当着萧权的面,跟青龙踢皮球,萧权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这皮球,青龙可以跟很多人踢,但身为青龙的臣子,长老不能跟青龙踢,这是为人臣子该有的觉悟。
在朝为官数十年,长老却连这点都不懂,可见平日里是放纵惯了。
也亏得他们摊上的是青龙这样仁义之主,要是摊上那些疑心重,又或者是暴虐如魏千秋那般之人,他们就是再劳苦功高,怕也是早就一命呜呼了。
被萧权说穿了心思,七星眸底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他敛了敛心神,片刻之后,他眸光带着犀利之色,道:“萧权!你一个大魏人,竟在这儿胡说八道,居心何在?”
分明是有意挑拨他们的君臣关系啊!
以前青龙大多时候都是安安分分地待在昆仑山,一心处理朝政,为国为民。
自从认识了萧权之后,青龙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经常往外面跑,跟萧权混在一起。
要不是萧权给青龙灌了什么迷魂汤,青龙能这样吗?
更气人的是,萧权竟然忽悠青龙当众立下那种誓言,还把青龙给忽悠得团团转!
堂堂昆仑太子爷,被萧权忽悠成这样,他们还没有指责萧权,萧权倒好意思反过来指责起他们来?
真是长脸啊!
萧权道:“大家都是成年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大家心里都镜子似的。”
有些人,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偏要干,非要往死路上作,这还不够,还想把身边的人都拉上。
可身边的人,不是个个都会被猪油蒙心的,总有那么几个是清醒的,他们是有底线的,对自己和百姓有害之事,他们不会沾染。
于是,那些要作死之人,就觉得这些人是鬼迷了心窍,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不识时务。
就如青龙这样,不愿听从长老之意,四处征战,处处与长老唱反调,他跟萧权走得近,他们就觉得是萧权给青龙洗了脑,给他灌了迷魂汤。
他们从不会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征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而让天下百姓受苦受难之事啊!
一场战乱,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大家有目共睹!
萧权的反驳之话,把七星气得差点要七窍生烟,萧权这小子,这是暗戳戳在说长老残酷无情!
在谴责他们!
真是岂有此理!
什么时候轮到萧权来对他们指手画脚了?
七星极其不服道:“照你这么说,你有一颗怜悯天下苍生之心,为何当初不阻止大魏与西域那场仗?”
不仅不阻止,还为大魏军提供如此先进的兵器。
萧权的做法,明显跟他的理念不符合啊。
照萧权这么说,他这明显是口是心非了。
萧权冷笑一声:“大魏对昆仑未有任何不利之举,长老尚且不灭那觊觎大魏之心。”
“西域军打到大魏家门口,大魏军还不予以反击,泱泱大国,连这点气魄都没有,如何在这世间立足?”
任由人家欺负到家门口还不反击,那不是傻吗?
那是西域先挑的事!
不是大魏!
大魏从不主动惹事,但是,有人招惹大魏,大魏也绝不会任由欺负!
势必要让他们知道大魏不是好惹的,也势必要让他们知道,招惹大魏的后果很严重!
大魏与昆仑,和西域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如果昆仑人想布西域后尘,那就尽管试试看。
昆仑的后果不跟西域一样,萧权的名字倒过来写。
既然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萧权也不妨趁机摆明一下自己态度!
说罢,他眸光坚毅地看着七星,那气势,七星有点招架不住,只得顾左右而言其他:“你少在这儿大放厥词。”
你再想吞并昆仑,那也得看看大魏皇帝有没有这个气魄。
大魏与昆仑之间,自古就有协议,两国互不干涉国事。
可萧权经常怂恿青龙离开昆仑山,还对长老出言不逊,显然已经违反了两国之间的协议。
身为大魏帝师,萧权的一言一行,可以说代表的是大魏朝廷的态度。
萧权这明知故犯之举,往小了说,可以说是萧权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连昆仑王室都不放在眼里。
往大了说,是大魏朝廷起了蚕食昆仑之念头,纵容萧权这么做。
这事要是传了出去,不仅是萧权,就是大魏,皆会被天下人所不齿。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