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恢复成祖荣光!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610章 恢复成祖荣光!(第 1/ 页)
插手草原!
朱由校眼睛一亮:“有机会了?”
张好古将大同总兵熊廷弼的折子递给朱由校,说道:“皇上您看,这林丹巴尔图已经控制不了漠南蒙古了。”
自从元末太祖皇帝奋发义兵以来,驱逐鞑虏,将蒙元一步步赶出了中原。
但这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没有蒙元残部了,在甘陕一代,辽东一代,还有云南一代依旧有蒙元残部支撑。
太祖皇帝是历经数次大战才将这些地方的蒙元残部通通赶了出去。
而随后历经成祖五征漠北削弱蒙元势力后,如今的蒙元已经彻底一分为二,分为了眼下在东边的鞑靼部和西边的瓦剌部。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阿速部都是东蒙古鞑靼部的重要组成部盟。
但这不代表鞑靼部蒙古就这几个部盟,这是最大的五个部盟,而在这个五个部盟之下,还有诸多附属部盟。
而这次想要投靠大明的就是巴连部。
巴连部可不是甚么小部落。
虽然比不上察哈尔,科尔沁,鄂尔多斯这些巨头来,但巴连部也有着自己的草场,自己的大片牛羊,巴连部能调动三个万骑,整个部族有四万顶穹庐。
现在大明和草原开市互贸,草原的牛羊涌入大明,大明也给草原提供盐巴,铁锅,布匹等诸多东西。
而如今大明最需要的是什么?
除了草原的牛羊,马匹,就是棉花等作物了。
如今生产棉花的地方,都在西北那边,亦力把里是大片种植棉花,还有就是辽东。
而漠北这里种植棉花的有,但不多。
恰巧巴连部和衲都部的草场都能种植棉花,而且这两个部落又因为一片较为肥美的草场产生了冲突,这下好了。
为了争夺和大同的棉花贸易牛羊贸易,加上草场冲突,双方爆发了数次流血冲突,而巴连部离大明近,眼看争不过衲都部,巴连部的巴连那颜一气之下,选择了投靠大明。
因此他直接派人给大同总兵熊廷弼送信,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接纳,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大明忠实的走狗,为大明守卫边疆云云。
朱由校看着这封信非常满意,这有蒙古部落来投我大明是好事,这说明了如今大明已经再次强大起来了。
“林丹巴尔图控制不了鞑靼部,这的确是一个机会啊。”朱由校笑的贼开心,眼下这林丹巴尔图自己掌控不了小弟,就不要怪他伸手了。
瀚海以北,那数千里的草场上放牧着多少牛羊啊?
羊到是其次,牛尤其耕牛,可是传统农耕的中原最为需要的战略牲畜。
哪怕到了后世,耕牛依旧没有被完全取缔,更何况如今这工业化都算不上的年代?
若是能有数十万头耕牛,大明就能解放出大量百姓,而农民也能开垦更多的田亩。
牛这种资源,是怎么也不会嫌多的。
朱由校放下心沉吟了片刻,随即看向张好古:“师父,你怎么看?”
张好古斟酌了下言语,缓缓开口:“这是一个我大明插手草原势力的大好时机。”
“实际上自宣德之后,我大明对草原的掌控就愈来愈弱,自成化以后,我大明更是缺少能征善战的骑兵。”
“而且现在我们缺少熟悉草原的向导,缺乏对草原的了解,哪怕东厂洒出了探子,但我们对草原诸多情况依旧是一无所知,很多时候还都是依靠商人,那些心向大明的部落偷偷汇报。”
“这对我大明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但对草原动手,又必须考虑到草原的环境,跨越瀚海,茫茫戈壁草原,没有熟悉当地环境的向导那问题就大了。”
“更何况,后勤也是个大问题。”
提到后勤,朱由校也是忍不住皱眉,随着大明向着火器化大步迈进,自新军开始,新训练的三大营除了骑兵以外,步卒也以火器为主,燧发火枪,虎蹲炮,子母炮,神威大将军炮,火龙弹,长蛇破阵箭,群豹横奔箭,百虎齐奔箭
这么多轻重火器,需要携带多少火药,多少炮子,枪子?
而大量火器就需要惊人的后勤补给,远距离就不能单纯靠人力去运输了,需要驮马和骡子,驴子去拉车来运输数目庞大的弹药补给。
这就导致如今大明如果是守城,或者是提前有准备打阵地战还好,守城能依靠城内储存的补给,阵地战也能将城内的补给源源不断送抵固定的阵地。
但如果是在草原,那极其漫长且不稳定的补给线就会给明军带来大麻烦。
这个时候,如果有可以信任的草原部落能给明军提供补给,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眼下问题来了,如今的蒙古对大明的信任并不高,甚至可以说非常低。
这信任低也不能怪人家蒙古人,首先就得怪职业杀良冒功选手李成梁。
李成梁这位选手,御敌守边堪称一流,但他杀良冒功也是一流,俗称就是一个双一流选手。
这么一个双一流选手御辽期间维持了大明边关稳定,但不少心向大明的小部落来投也被他给顺手杀掉去领功了。
杀降这种事干的多了,人家蒙古人又不傻,自然不愿意信任大明了。
这就导致哪怕如今有蒙古部落来投,说愿意给大明领路,别说大明对蒙古有怀疑,这蒙古部也得警惕着这是不是又一个杀降选手。
说到底,如今大明和蒙古部盟缺乏信任。
朱由校思索着:“师父,你说这巴连部,可靠吗?”
“若是我大军出塞,这巴连部背信弃义,那我大军可就危险了。”
是啊,如果巴连部表面上是投靠大明,实际上玩的是内鬼那一套,等他们的向导把大军带到塞外,只要随便绕一绕,对塞外根本不熟系的明军还没等到草原,就得迷失在戈壁荒漠里。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其他蒙古部盟趁机对明军发起突袭,那么已经人倦马乏的明军就真的危险了。
这不是朱由校胡思乱想,而是有先例摆在那里的,加上如今大明和蒙古各部历代的矛盾仇恨,以及双方从心里的警惕,这让大明和东蒙古很难彻底信任对方。
因此朱由校眼下才会犹豫:
这到底是个机会,还是个陷阱?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