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山路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67章 山路(第 3/4 页)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此时中国的国力和科技跟美苏等国都是没法比的,什么时候有见过这种可以在水上直接拼接起来的浮桥了。先进一点的就是在一排排小船上铺上木板,落后一点的就是打木桩搭桥,甚至是战士跳进河里用肩膀扛着木板让其它战士通过的都有……现在能只用二十几分钟就搭起了一座可以容大部队开过的浮桥已经很不错了。
539团的战士在浮桥建好的第一时间就心急火燎的把部队开了过去,他们有着急的理由,他们的任务是跟在540团的身后,等他们拿下了广大洞后,再沿着公路占领其后的551.6高地及控制金城川大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战役已经打响了,他们的动作越慢,也就意味着敌人的准备越充分。敌人的准备越充分,也就是说目标就越难打。
但我们538团却不担心这一点,因为我相信,不管怎么样在我们前面的两个团,他们的攻坚速度也不会比我们的行军速度快的,除非伪军都是纸糊的!
于是我就带着战士像是散步一样在539团的后头跟着,三千多名作战部队再加上一千多名搬运弹药补给的工兵,四、五千人就像一片乌云一样黑压压的排着整齐的队形朝南开去。踩过上下起伏的浮桥,踏上遍布尸体和弹坑的南岸,再走上通往金城川大桥的公路……
如果是在平时,我是绝不敢带着四、五千人的队伍走上公路的,那无疑会成为敌人飞机轰炸的最好的目标,但现在天上却下着大雨,美军的飞机无法起飞,于是我们也就无需担心这个了。
这无疑是我带兵最多的一次,五千多人!这如果在古代也该是一名将军了吧!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有种挥着长枪骑着战马带着手下数千将士冲向敌军的自豪感,其实我现在也正是这么做的,所不同的只是我手里拿的是步枪而已。
不过很快这种自豪感很快就荡然无存,因为迎面吹来的寒风让我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话,不知道现在我带出去的这些战士,最后还会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虽说明知道我们打仗的时刻还没有那么快到,但战士们的脚步还是越走越急。对于这一点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做为180师的精锐,538团不管打什么仗都是冲在最前方的,可是这一回,却被放在了后面的后面,光看着别人打自己只管在后面跟着走。这让战士们有点坐享其成甚至是落后的感觉,所以下意识的都希望能更快投入战场。
在公路上行军了半个多小时,让我感觉到伪军后方的空虚,因为直到现在走在我们前方的539团还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可以从前方稀稀啦啦的枪声和一路上都没有看见几具伪军尸体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
我在想,这大慨是伪军被志愿军在金城一线布置的压倒性兵力给震慑住了吧!在战线正面,与伪军四个师对峙的是志愿军20兵团,下辖67、68、54军另第33师共十个师。十个师对伪军四个师,这样的兵力让伪军觉得我国当然是以正面进攻为主了。所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正面。
但他们想不到的是,偏偏我们就会在被他们认为兵力不足的侧翼插上一刀,在正面压倒性兵力进攻的同时,还在侧后阻断他们的退路。
应该说,上级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就是一举歼灭伪军这几支精锐部队,让伪军失去懒以“单干”的支柱使得李承晚集团不得不低头,从而达到更快迎来和平的目的。
只是这个和平,又是以数万志愿军战士的生命为代价的!
正想着,突然一阵密集的枪炮声从前方传。我脚步不由一滞,举起望远镜朝枪炮声传来的方向望了望,却因为被山挡着什么也看不到,只有一阵阵像闪电似的亮光在山的轮廓下时隐时现。
“团长!”李平和凑了上来说道:“应该是539团的同志跟敌人接上火了!”
“嗯!”我点了点头,行军到这时候才接上火,应该差不多到金城川大桥附近了。听这枪炮声,似乎539团的进攻并不顺利。
果然,不一会儿前方的尖兵就回来报告道:“报告团长!539团在前方无名高地处受阻,离金城川大桥还有两公里远,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也许无法迅速解决战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