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倒蛋部队在行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五十五章 倒蛋部队在行动(第 1/ 页)
李学武问话在闻三儿这算是行外话了。
闻三儿一脸你不知道内情的表情,叼着烟卷道:“这里的门道你不懂,兑换粮票的最大差额度就是2毛5分钱,一般差额度都是5分钱,比如粮票,你超了5分钱就没人换了,但是肉票不是,油也不是,这些都是按照最高额度兑换,因为稀少”
李学武看着口如悬河的闻三儿,感觉真的得是人尽其用才能发挥人才重要作用。
你让闻三儿去厂子里车零件儿,他能一年车两个,还得是拿鞭子看着。
让他整点儿邪门歪道,他可能耐了,还叉腰呢。
“行了,猪肉的事情晚点儿说,我今天要去东北出差,坐火车去,有特殊任务,车厢上面有一部分是空的,你们不能睡了,想办法去搞点儿东北没有的东西,我再从东北搞回来一些东西,这样咱们的原始积累就有了”
闻三儿腾地站了起来。
“卧槽!学武!你可真牛掰,车皮你都能搞到”
李学武摆摆手,正色地说道:“时间有点儿紧,火车只能等咱们到晚上10点钟,你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这么短时间收集到稀缺物资”
闻三儿掐着手指头在炕头儿算着。
李学武看着这货不像是二道贩子,倒是像个算卦的。
想了一会儿,闻三儿这才说道:“东北现在是天寒地冻,啥玩意儿没有呢?水果啊,现在那边什么都不缺的,反而是咱们缺东北的东西,大米,白面,木材,榛蘑,宽粉,大酱,皮子,大衣,药材,黄豆,花生,苹果,松茸...”
李学武打断道:“你这儿跟我报菜名呢?先想想带什么去”
闻三儿确定地道:“咱们能短时间搞到的就是大白梨了,我们去下面收蛋的时候见过,这玩意儿咱们这边刚摘下来一个月,水分还没丢,还特别便宜”。
但马上又拍了一下大腿,道:“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运输需要注意,磕着碰着,一宿就冻完蛋了,到地方还得尽快出手,不然就冻坏了”
李学武又抽了一支烟,想了想问道:“你手里现在有多少钱,多少自行车票?”
闻三儿拿出枕头底下的钱兜子,翻了翻道:“自行车票有2张,钱和其他票算起来有1400多吧,大头儿是昨晚的猪,卖了有450块钱左右”
李学武点点头道:“那头猪就算我的入股钱了,咱们合伙做买卖,亲兄弟明算账,等我这趟回来,分股的事儿咱们坐一块儿再商量,现在你带着老彪子,国栋,二孩儿,去供销社买两辆自行车,你们分开买,先别去上牌子,先去乡下收大白梨,老彪子带国栋,到了一个村儿联系好村长,让他帮忙,找村头要一间屋子,扔下国栋在那收,你再去找下一个村,这样你们四个就能收四个村的”
“没问题,我们收蛋都是可着那一片儿村收,那边我和彪子都有亲戚,小时候就混在村里,跟村长都是熟悉的”
闻三儿痛快答应着,但是又疑问道:“我们都去收,谁来往回运啊?这没有车运送起来也来不及啊,就你家那马车够跑到明天下午去了”
李学武摆了摆手道:“运输的事儿你不用管,我会安排人去运输,收好了就在村头等我,我去了你们就撤,我自己也去收,五个村子,一个村就算80户,就算一户卖1筐,有30户想卖咱们就够收的了”
闻三儿想了想是这么个意思,用脚把炕上还在打呼噜的几人踹醒。
“孩儿们,大王有交代了,让咱们去捉唐僧了!快醒醒,别睡了!再睡唐僧就特么过去了!”
这一顿搅和,沈国栋几人算是被折腾醒了。
闻三儿三言两语把事情交代了,拿出825块钱。
李学武又自己填进去550元,五个人每人拿了275块钱。
闻三儿又给了老彪子一张自行车票,120块钱,让他去买自行车。
这可给几人高兴坏了,早就想买了,但是闻三儿说没啥用,现在钱还不富裕,一直压着不让买。
现在听到能买自行车,这几个小子也来了精神,洗了把脸,穿上大衣就往出跑。
两伙人分别进了供销社,不大一会儿就来到路口汇合了。
五个人三辆车,结队往大兴骑去,这自行车队也算一个少见的情况了。
这五人说说笑笑来到大兴,等到了闻三儿常来的那一片儿村落的分叉口,李学武和闻三儿定好了哪几个村,约定好顺序,五人三辆车各自分开,去往定好的目标。
这边的村子都被闻三儿和老彪子的倒蛋部队踩熟了,谁家有点儿什么玩意儿,闻三儿等人比主家还熟悉呢。
李学武进了山村,先是到村长家拜会一番。
刚开始村长还不大乐意,后来李学武把5块钱塞给村长,这事儿就反转了。
“哎呀,后生啊,你是不知道啊,这树上能结多少梨子我们哪里能计划得了嘛,咱们京城就是产梨子区,哪里卖的出去嘛,运输还没有条件,现在供销社不愿意多收,村民手里都攒了几大框放在地窖里当零嘴儿了”
李学武攥着村长的手说道:“村长同志,咱们老乡儿苦我们清楚,这不是嘛,厂子里想搞一些福利,又没有渠道,所以我来了,这事儿可不能说出去啊”
村长低声道:“放心,放心,只要村里满意,一定守口如瓶”
接着村长就挨家挨户的走动,不一会儿,陆陆续续的就有人拎着大土筐到村头一家破落户。
这破落户住在村口外,离着最近的人家都有百多米。
李学武故意挑的这一家,就是为了隐蔽,也是为了让村民信任。
李学武坐在外屋地门口,一斤大白梨2毛钱收,一筐大白梨二十四五斤就给4块5毛钱,这大白梨是大兴特产,家家都有树,每年都存在自己家地窖里吃一冬天。
(不用质疑本书的物价,作者手里有一本儿京城本地中产人家6、70年代的日账本)
今天可算来了大头了,哪家没有个3筐5筐的,1筐就是4块5毛钱啊!
农村日子紧巴巴的,有了4块5毛钱可是不算少了。
自己挑着去城里卖一是不值当,二是不敢啊。
因为刚摘下一个多月,地窖里储存的很完好,大白梨鲜美多汁。
李学武带了275块钱,除了已经给了村长的5块钱,剩下270块钱都收了大白梨。
李学武收了一筐就装作放进屋里,其实是收进空间,一直收到了黑天,等收完了,李学武也不走,跟村长说夜里来车拉,让村民别出来撞见。
村长拿了5块钱当然保证道:“没人出来,没看见送梨子来的时候都眯着嘛,我在这村说话绝对好使,但是后生啊,你以后还来吗?”
李学武肯定地说道:“来,有什么特产山货都留给我,今天钱没带够,下次我多带一些”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