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坎儿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一十七章 坎儿(第 3/4 页)
除了木料、油漆坐垫、靠垫、车篷子是造车厂自己弄以外。
连打铜活什件的铜,也向日本洋行去采购。
像内胎、外带、车条、滚珠、轴承、弓子、手铃、脚铃、喇叭等重要零件更是如此。
北平沦陷前,是从英国人、德国人那里定购的。
“七七事变”后全得向日本人购买。
所以呀,就这么一辆洋车。
别看售价要一百多大洋,贵的时候小二百。
可造车厂赚的也不过是七块八块的而已,最好的时候十块二十。
这就是当时的民族工业水平啊,那真是太寒碜啦。
不过也得说,咱们的人懂得享受,过去的手艺人活儿也好。
攒出来的洋车和三轮车,无论舒适度还是外观那都比洋人自己造的要好。
像当时的车厢,里头讲究的是软包带靠垫,而且带仰角,靠着舒服。
箱体得是软木料,外边还得封铁皮。
由车厢周边起,卡三道白铜线,一直到车簸箕为止。
这样的车配上邓禄普的车胎才稳固防震啊。
人坐在里面,即使路况再不好也不会颠得受不了。
另外车厢后还安有铜扶手,备车夫及专门“搡车的”手握之用。
真遇着陡坡,一人蹬一人推,一样能让你舒舒服服上去,安安全全的下来。
最后,还有些附件的添置,对各种天气的考虑简直周到极了。
像车篷的条楞一样要包铜活,而且是带胳臂肘的(即支子)。
上铺水笼布的车篷子,前带大帘一块。
这样可随时收放,以供遮风挡雨。
车左右挡泥板和扶手,,也都要包白铜活。
还要安车灯各一,可供夜晚照明。
车垫、车靠,讲究的是白布镶红布边,车脚垫得是长方形织花小地毯。
最方便的是,还得有东洋脚铃一个,踩一脚,就能随时招呼车夫停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