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诏成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286章 诏成(第 2/4 页)
“宗正少卿长孙冲,迁秘书监!”
“长孙涣授鸿胪少卿,封上党郡公!”
“长孙濬授常州刺史,封安康郡公。”
“长孙淹授虢州刺史,封安城郡公!”
“赐太傅钱十万贯!”
翰林大学士李百药提着笔,听到皇帝口述的内容,有些欲言又止。
这位做了一段时间翰林院大学士,对这位新皇帝也算有些了解,即位后的皇帝明显比之前为太子时,更加锋芒毕露。
“大学士可是今日身体不适,要不朕另召其它翰林学士前来待诏?”
李百药想了想,还是一边提笔开始拟诏一边回答说谢圣人关心身体很好。他知道他劝不了这位新皇,内心也并不太想劝,因为一把年纪的李百药很清楚,自己若是开口劝说,估计明天也就跟秦相公一样被赶出朝堂的下场了。
诏成。
李胤接过瞧了瞧,满意的点头。
“大学士的文才了得,朕喜欢。”
召来内侍,让他安排人去赵国公府传诏。
“当年先皇建立翰林院,从中书舍人手中分出这草拟内制之权,让翰林院草拟册后、立储、拜相封侯,任免将相、号令征伐,即方便快捷,更能保守机密,确实是圣明。”皇帝笑着道。
这要是在过去,任免将相等所有正式诏令,都得出自中书舍人之手,中书草诏门下审议,若是皇帝的诏令让中书省觉得不合适,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草诏,甚至就算中书舍人草诏了,门下省也可以封驳拒绝。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这种重大的诏令之权,分到了翰林学士院中,根本不需要再经过外朝了。
细究起来,其实如今的翰林学士院,类似于汉朝时的内朝。汉代分内外朝,外朝自然是丞相领导的百官了。而后来又发展出内朝,侍中、常侍、散骑常侍、黄门侍郎等一堆内朝官。
甚至后来中书、尚书、门下诸省,其实也都是从这内朝演变出来的。
内朝渐夺外朝宰相之权,而经过魏晋南北朝后,演变成了三省六部的体系,但这个三省六部体系其实也不稳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