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内外有别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十六章 内外有别(第 2/4 页)
使节们各怀心思,除了荷兰和没到场的西班牙之外,谁也没把手伸到东南亚。即便英法在明朝的时候伸过来过,但都被荷兰人赶走了,这时候自是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谁也不想招惹此时的大顺,开关贸易之后,竞争激烈,大顺可以决定对谁禁售,或者直接驱赶商馆。
何必为一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去损害自己的利益呢?葡萄牙为了保住澳门,在能外交的情况下仍旧朝贡,这时候对大顺没事找事,那不是傻吗?
虽然基于文化差异,他们不能够理解天朝的概念,也不能理解宗藩的含义,但却用他们自己熟悉的思维方式,明白了大顺要表达的意思。
西洋人终究不是朝贡体系之内的。
对朝贡体系之外的西洋人来说,这一次只是大顺在宣示一下所有权。
但对同样处在朝贡体系内的朝鲜而言,却看出了几分杀鸡儆猴的意思。
这一次大顺也是要求朝鲜派出贡使前来,都是算好的时间。对倭开战需要让朝鲜知道。
未必需要朝鲜出兵,可日本开关之后的朝鲜贸易、天朝租借两处土地用于贸易和鲸海移民这些,都需要借着这件事彻底敲定。
看到琉球王自缚前来的时候,朝鲜使臣心里很不是滋味。
真要是按照琉球这么论起来,朝鲜的屁股上也不干净。
如果大顺真的要找茬,都不用鸡蛋里挑骨头,随随便便就能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师出有名。
直到李淦宣布了琉球国的四大罪,朝鲜使臣这才松了口气。
他们终究是中华文化圈的内部人,对于这种皇帝出面的公开场合所表达的深刻涵义,还是能听懂弦外之音的。
很显然,天子训斥琉球,降王国为子爵,看似在说琉球,实际上也是在给朝鲜传达一个消息:朝鲜的那些事,大顺不会追究了。
天朝,是有传承的。
顺灭了明,取的是明的正统,但在西安建制之前,明依旧是正统,这一点大顺不会否认。
就如同李世民抓到颉利可汗之后,宣布颉利可汗的五大罪一样,第一大罪就是:你爹启民可汗是靠大隋坐稳了位子的,隋朝有难的时候,你一个兵都不出,这就是罪。
只是对大顺而言,这唐朝说这句话的心态还不一样,即便大顺整天自比李唐,却有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