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破立之困(四)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八三章 破立之困(四)(第 3/4 页)
由上位者的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这就算是仁政的基础了。
这也就是心性派壮大的缘故,不然,怎么约束让朝廷行善政呢?
这个,倒不是说孟子学说在这次变革中真正绕不开的地方,这玩意儿用处不能说没有,但实际上就现实来看,颇为有限。
一堆学了一辈子儒学、修了一辈子心的士绅,也没见得真就自发行善了。
真正说绕不开的地方,在于孟子说的一些具体的实例。
比如这番话: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这番话的本源,是反对农家的绝对平均主义,反对农家的小生产者公平交换理论的。
但因为时代变迁,后世的重点,都放在了后面的“人与禽兽”的区别。
不过,如果想要解歪经,也不是不可以,甚至非常简单。
即,孟子说的从大禹、到后稷,再到契的过程,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有“先后顺序”的?
或者说,是有主次顺序的?
治水,也就是人民的生命权、安全保障、生存保障是最优先的。
然后,才去搞生产。
然后再去搞人伦教化?
如果有主次顺序,或者先后顺序,那么是否可以说,现在刘钰搞的工商业发展、盐政改革、土地政策,发展生产力,在儒学概念中,也是有巨大意义的。
或者换另一个角度,孟子这番话,是否可以理解为,政府必须要承担诸如治水、保护人民、发展生产、教化百姓等等义务?
如果要承担的话,钱从哪来?是不是要收税?是不是要改革?是不是要加强朝廷的财政收入?
总之,把这些话都拆开的话,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的。
当然,要想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解决孔孟争端、儒学流派等等问题,并且再从新角度解读这些圣人之言,那就是大儒要做的事了。
刘钰肯定是没这个本事的。
但他这种解经的角度,还真就确实得到了一些大儒的支持,也真的是顺着刘钰预想的角度,来理解刘钰所进行的诸多改革。
甚至,人还不少。
但是……
但是,从惟新元年持续到惟新五年的江苏改革中,最开始支持刘钰的做法、甚至接近刘钰解经角度的一些大儒,终于还是和刘钰发生了分歧。
惟新元年改革之初,解决了废盐垦荒的基本规则之后,刘钰邀请了一些大儒前往海州晒盐工厂进行参观。
这些本来就倾向于刘钰改革的大儒们,很是支持,也很高兴。
觉得这样的好处确实很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