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向北,还是向南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十六章 向北,还是向南(第 2/4 页)
其后,朝廷曾一度改孔氏爵名为奉圣公,最终还是改回了衍圣公。
衍圣公的爵位不仅可以世袭,宋廷还让衍圣公兼曲阜(仙源)县令,实际是将仙源县作为孔氏的封地了。
孔氏在仙源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家族的影响力远非相州韩氏在安阳可比。
七年前,徐泽指导宗泽抛出署名“德立”的文章《大同说》时,虽然已经将京东东路闹了个底朝天,却是穿着“红旗老五李子义”的马甲,并没有公开造反。
其人的目的是在宣传同舟社发展理念的同时,人为激化已经客观存在的儒家各派系矛盾,以便同舟社日后浑水摸鱼。
《大同说》直指以服务封建统治为主业的儒家理论诸多漏洞之处,一经问世,便被儒门子弟视为歪理邪说,众多有识之士相继对其口诛笔伐。
当代衍圣公孔端友秉性颖异,也意识到了《大同说》肆意流传将会动摇现有儒家学说的根基。
但其人身为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子,主要任务是延续圣人香火,并不是延续圣人学问,不宜在儒家学术问题上公开站队。
孔端友没有跟风撰文驳斥《大同说》,但也没有放纵此事,而是以县令之权,禁止县学生们传看和讨论此文。
无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孔端友在那段时间的做法都中规中矩,符合其人的身份,并没有特别针对同舟社的地方,也不应该受到大同帝国的针对。
管他改朝换代,仙源孔氏保持超然地位就好,用不着亲自下场趟浑水。
只是,其后的形势发展逐渐脱离了其人的设想。
《大同说》流传之后仅仅几年时间,徐泽便强势崛起于京东东路,又魔幻般打败朝廷的军队,其后还北伐燕云,并建国称帝。
再之后,大同帝国全取两河,力压诸国,不经意间便具备了并吞天下之势。
而孔端友寄予厚望的赵宋朝廷却在大同的兵锋下屡屡败绩,一再卑辞厚币割地乞和,被后者狠狠地踩在了泥地里。
在此期间,正乾皇帝从没有公开承认自己与《大同说》的关系,但大同帝国却将修改完善的《大同说》作为书院必修教材。
再结合徐泽当年在大名书院名为《格物问道——学之根本》的演讲,正乾皇帝究竟要做什么,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仙源县隶属于袭庆府(原袭庆府,政和八年升为府),到现在仍归赵宋朝廷名义控制。
但赵宋朝廷被徐泽玩弄于股掌之间,对边境地带的掌控能力大减。
袭庆府又处于大同治下的东平府、济南府、淄州和沂州四州府半包围之中,这些年下来,早就被无孔不入的大同情报组织和共建会渗透成了筛子。
陈集、陈淳等大同帝国的高官显贵便出自仙源县,却没有承受孔氏半点恩惠。
甚至,正是因为孔氏对仙源县各种资源的贪婪占有,才迫使陈集、陈淳这样的英才早年投奔还是反贼的徐泽搏出位。
失去了赵宋朝廷的有效庇护,又有了二陈的典型示范,原本依附于孔氏门下的仙源县士子也逐渐与其疏远。
当共建会组织实际掌控仙源县底层后,情况就慢慢发生变化。
赵宋朝廷规定的租税还能正常收缴,衍圣公近亲属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动摇。
但少数远支族人借催缴赋税中饱私囊之事却被共建会公诸于众,并被逼以五年为期,逐年退还之前的非法所得。
这事倒是牵扯不到衍圣公孔端友身上,也没人敢乱攀咬,却极大打击孔氏的声望。
同当初的相州韩氏类似,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整个仙源县基本都是孔氏族人或亲戚,以严格的宗法相约束,孔氏对仙源县社会底层的管控很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